![]() |
||
New Member
加入日期: Jul 2022
文章: 2
|
我厭惡中國式的掃墓節日
每年清明節一到,我總會感到一種難以言喻的壓力。並不是因為對祖先不敬,也不是對家族的情感有所冷漠,而是對這種形式化、制度化的掃墓方式,心中總有一些排斥與無奈。
中國式的掃墓節日,常常被包裝成「孝道」的展現,但實際上,它更多時候像是一場為了形式而形式的儀式。上山掃墓的過程冗長繁瑣,煙火紙錢滿天飛舞,焚燒的氣味嗆鼻刺眼,既污染環境,也造成山林的潛在火災危機。許多長輩還認為,沒有燒足夠的紙錢,祖先就會「收不到」心意,於是鋪張浪費成了理所當然,對現代社會的永續價值觀來說,顯得格格不入。 清明節本該是緬懷親人、反思生命的日子,卻往往因為親戚間的攀比、壓力與責任感,變成一種不得不參與的「年度任務」。不少人一年只在這一天上山一次,其餘時間完全與逝者無關,這樣的悼念是否真的有意義?反而是那些在日常中默默記掛、懷念故人的人,才更真誠地與過去保持連結。 此外,許多家庭成員因為價值觀不同,清明節也容易成為爭執的引火線——該誰負責祭品?什麼時辰出發才合適?哪個後輩沒來掃墓?在我看來,這些問題已經偏離了悼念的初衷,變成了一種傳統道德綁架,將人逼入一種「不照做就是不孝」的道德審判裡。 我並不反對懷念親人,也不反對傳統文化本身,而是希望我們能更有智慧地面對傳統,去蕪存菁。不一定非得在某天、某山、某儀式裡才能表達思念;或許一段內心的話語,一次靜靜的回憶,就足以構成與親人的對話。科技發展至今,虛擬祭拜、環保追思、紀錄回憶的方式越來越多元,我們是否可以重新思考:清明節的本質是什麼?我們真的需要用焚燒與擁擠來表達孝心嗎? 我厭惡的,不是對逝者的紀念,而是這種形式大過內容、壓力大過真情的中國式掃墓方式。或許,是時候讓清明節回歸初心,也讓人們有更多元、自由且真誠的方式,來記得他們所愛的人。 |
|||||||
![]() |
![]() |
Advance Member
![]() ![]() 加入日期: Jan 2004
文章: 437
|
麥可大出頭真多
![]() |
![]() |
![]() |
Silent Member
加入日期: Dec 2010
文章: 0
|
自己家族"民智未開",有什麼好抱怨的...
等當上"家督",改掉不就是了... |
![]() |
![]() |
Regular Member
![]() ![]() 加入日期: Aug 2012
文章: 56
|
很急喔,看腦屍發廢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__________________
哥你太猛了!辛辛苦苦置頂卻得不到應有的尊重。 何時出本《無量功德傳》讓我們膜拜一下? ![]() |
![]() |
![]() |
Power Member
![]() ![]() 加入日期: Oct 2017
文章: 524
|
你是沒看過鄭則仕演的那部嗎?底下看一場電影要花好幾十萬冥幣
|
![]() |
![]() |
Power Member
![]() ![]() 加入日期: Oct 2017
文章: 524
|
你是沒看過鄭則仕演的那部嗎?
底下看一場電影要花好幾十萬冥幣 |
![]() |
![]() |
Master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Apr 2001 您的住址: 高雄
文章: 2,247
|
我記得T2的同事跟我聊,說他家的喪事燒了一億的冥紙……
我也記得跟他這麼說,你不知道你冥紙燒的愈多貶值貶得愈厲害嗎 有個設計的很妙笑話是這樣寫的: 年輕貌美的未亡人說:我只將他的銀行存摺燒給他就夠了(提款卡留著),簡單又省事
__________________
簽名檔真是礙眼…還是讓版面乾淨點吧! |
![]() |
![]() |
Golden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Apr 2017 您的住址: 陣亡者的靈堂
文章: 3,174
|
就親戚聊天聚餐的一天而已
不想去就不要去 ![]()
__________________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