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ster Member
加入日期: Nov 2001
文章: 1,906
|
【開箱簡測】Vantec M.2 NVMe SSD To USB 3.1 Gen 2 Type C RGB外接盒(NST-207C3-RGB)效能簡測 (圖多,不喜勿入)
話說2019年NVMe SSD to USB 3.1 Gen2外接盒,最有亮點的是ASUS ROG
Strix Arion外接盒,但它們裡面的USB 3.1 Gen2橋接晶片是asmedia ASM2362,對於愛用JMicron陣營又想要有RGB特效的使用者來說,總少了那 麼一點FU。 最近逛網站,看到另一款RGB風的USB 3.1 Gen2外接盒推出,好奇之下就在 購物網站點了點買下來試試。 根據網站的資料,這咖新款RGB燈效風格的外接盒為Vantec 凡達克 NexStar SX M.2 NVMe SSD To USB 3.1 Gen 2 Type C RGB外接盒(NST-207C3-RGB), 是採用JMicron JMS583晶片,也提供防寫入功能,簡直是它們家NST-205系列 的強化改版。產品基本規格敘述如下: 以下利用手機簡單拍照,若有傷眼處,敬請見諒。 不同於NST-205的簡約白灰底樸素包裝風格,為了強調RGB元素,外接盒改採黑 底彩色風,右上方貼上RGB,也強調僅支援M.2 NVMe PCIe SSD與M.2 M Key & B+M Key NVMe SSD,不支援B-Key SSD或M.2 SATA AHCI SSD。 側標為該公司近期產品形象新訴求。 另一側的側標則標示產品型號為NST-D207C3-RGB,硬體版本為v1.01。 外指盒底部標示產品的基本規格敘述及包裝內容等資訊。 開箱先看到簡單的安裝說明書擺於最上方。 移除說明書就是很清爽的內紙盒隔間,維持它們家產品近期的包裝風格,外接 盒裝在袋子內。 取下上方隔間後,所有的配件及說明書都擺在底部,看起來蠻豐富的。 來個配件排排站:NVMe SSD散熱裝置及散熱膠、螺絲起子及螺絲、固定束帶及 各一條USB 3.2 Gen2 Type C to Type C及轉Type A的線。 NVMe SSD的中介固定及散熱貼片,及別家外接盒產品沒有的絨質保護套,幾乎 就是NST-205的全部超值包裝再現。比較可惜的是這回USB 3.1 Gen2線不是先 前附的複合式接線,小弟私心比較喜歡那種線,可以不用每次出去都要帶兩組線。 外接盒及後擋板直接自袋中取出,依網站說明是採取陽極鋁合金處理外殼,有 助於散熱,並採溝裝散熱設計,上下兩邊有一條白色光條處,不知RGB燈光是由 此產生還是透光用? 橋接板長度僅支援2280長度的NVMe SSD,不支援22100長度的。與NST-205不 同的是正面兩側各有七顆LED燈號接點。 橋接板底部也與NST-205略有差異,底部IC布局更複雜點。 橋接板的靈魂IC-JMicron JMS583。 橋接板的接頭處,僅採Type-C接頭,旁邊的DIP開關是防寫入裝置切換用。若 要切換為防寫入時,需先將外接盒的USB線拔掉,切換至防寫入處,再重新接 上USB線才可以啟用。若是在正常連寫過程中直接切換至防寫入處,還是沒啥 用途,是無法防寫入喔。 將後檔板裝上,更可以清楚地看出防寫開關所處位置。正常讀寫時,通電時會 亮起白燈,若切換至防寫入時,會亮起紅燈。此時,系統也會出現訊息,顯示因 寫入保護而無法刪除檔案。 燈光秀時間上場。。。。 可以看本身橋接板通電時,14顆LED燈就會亮起,並採類似霓紅燈似的呼吸漸 進亮起之後再全亮。切換到下一個色系也採同樣的模式,先漸進轉色後再全亮。 只是。。。。真的很亮,這種亮度對於討厭光害的人,反而是種負擔。查了一下 官網,似乎無任何軟體可以關掉燈號,也不支援主機板關閉RGB功能。 裝上外殼,來場完整燈光秀,它的RGB循環採彩虹七色,少了靛色,改採青綠取 代,同時,顯色的順序不是紅色開始,而是反向由紫色開始,紅色結束再循環。 開箱結束,上機去。 測試環境簡述: (標準組) M/B: ASUS Prime X299-Deluxe II BIOS 0802 CPU: i9-7900X oc 4.5G RAM: GSkill DDR4-3000 8G*4 OS SSD: Samsung 970 Pro 1TB 測試碟: Samsung 970 EVO Plus 2TB SSD USB 3.1 Gen2 外接盒:Vantec凡達克NST-207C3-RGB USB 3.1 Gen2 擴充卡:iITHOO PCE2TYC-A31 USB 3.1 Gen2 Dual Type-C (ASM3142) OS: Windows 10 Enterprise 1909 64-bit Driver: Windows Defaut UASP Driver (對照組) M/B: ASUS ROG Crosshari VIII Hero (Wi-Fi) BIOS 1201 CPU: AMD Ryzen 5 3600X RAM: Crucial DDR4-3000 8GB*2 OS SSD: Samsung 970 EVO Plus 1TB 測試碟: Samsung 970 EVO Plus 2TB USB 3.1 Gen2 外接盒:Vantec凡達克NST-207C3-RGB OS: Windows 10 Enterprise 1909 64-bit Driver: Windows Defaut UASP Driver 會出現對照組測試,主要是之前使用NST-205第一代產品時,在AMD X570平 台上,若接CPU通道的USB接頭處,會出現效能異常低落、斷線或是無法完成 相關測試,直到NST205第二代105才解決X570相容性問題。因此本次對照組 測試,僅簡單列出X570 CPU通道或是X570 PCH兩種環境的簡單測試結果, 看看是否能正常使用? 透過AIDA64軟體,確認橋接晶片確實為JMicron。 透過CrystalDiskinfo,的確是跑UASP模式。 AIDA64 Read Test Suite,設定檔案容量為1MB及8MB測試。 隨機讀取速率917~992MB/s。 AIDA64 線性讀寫測試,設定檔案容量為8MB。 線性讀寫曲線都平順,平均讀取速率991MB/s,平均寫入速率995MB/s。 AIDA64 隨機讀寫測試,設定檔案容量為8MB。 隨機讀寫曲線也是平順,平均讀取速率991MB/s,平均寫入速率993MB/s。 AJA 設定影片格式為2048*1556 2K-1080解析度,編碼為16bit RGB,從 256MB~64GB全測一輪。抓取幾項結果,讀取速率998~1003MB/s、寫入速 率1016~1019MB/s。 Anvil's Storage Utilities分別設為Compress 100% (Incompressible 模式),以下測試皆勾選Write-Thru選項去測試,從1GB~32GB全測一輪,抓取 幾項結果。 AS SSD分別設定檔案大小為1GB,並測試Copy 及Compress Benchmark。 循序讀寫速率約1005及1020 MB/s,4K QD1讀取9403 iops,4K QD1寫入17093 iops。 Copy Benchmark 測試項目:ISO讀取速率1510MB/s、程式載入速率814MB/s。 Compress Benchmark 測試項目,讀寫曲線還算穩定。 ATTO Diskbenchmark設定檔案長度為64K、64MB、256MB、512MB、1GB、2GB、 4GB及32GB,測試模式設定為Overlapped I/O佇列深度4 (QD4)進行測試。 讀取速率最快1.02GB/s、寫入速率最快1.03GB/s。 CrystalDisk v7.0.0採Default,測試64MiB、512MiB、1GiB、2Gib、4GiB、 8GiB、16GiB及64GiB。 Seq Q8T1循序讀取速率落在1090~1091MB/s、寫入速率1103~1104MB/s。 4K Q1T1讀取速率35~47MB/s、寫入速率73MB/s。 NetworkDLS - DiskMark採預設封包值64K,檔案容量為2.5G測試結果。 平均讀取速率394MB/s、寫入速率408MB/s。 HDTune v5.7設定檔案容量為8MB,各測試選項結果值如下圖。 循序讀寫測試項目,讀取曲線算平順,平均讀取速率992MB/s,寫入曲線略有 小抖動,平均寫入速率1003MB/s。 隨機讀寫測試項目 額外讀寫測試項目 File Benchmark選項以Block Size 512MB檔案長度為基準,設定50MB、 500MB、2000MB及4000MB,並分別測試資料型態為Mixed。 HD-Tach RW 讀寫效能測試,分別針對8mb(Quick Zone)及32mb(Long Zone)測試。 8mb(Quick Zone):平均讀取速率439MB/s、平均寫入速率426MB/s。 32mb(Long Zone):平均讀取速率438MB/s、平均寫入速率429MB/s。 Inhouse Diskbench讀寫測試,循序讀取速率1053MB/s、循序寫入1054MB/s。 Parkdale v3.01設定Block Size 1MB,把檔案大小從250MB~10000MB全測過一輪。 PCMark 7測試:得分5766、原始得分數為8326。 PCMark 8測試:分數5040、頻寬為413MB/s。 PCMark 10測試,資料碟分數為1268、頻寬為195MB/s。 最後是實際傳輸測試,將約80GB的檔案,從970 PRO寫入到這顆外接SSD上, 初始傳輸率約1.35GB/s,中段多維持在900MB/s附近,結束前傳輸率會降到約 870MB/s附近。 接著是測試環境對照,不作數據的解釋,僅看圖及是否能順利完成測試。說真的, 看完後還是覺得AMD X570平台廣告打很兇,一直強調它的多核CP值,但是它的 儲存週邊,從SATA到USB 3.1 Gen2 10Gb/s的效能,與Intel平台真的不能比, 更別說跟第三方擴充晶片(asmedia ASM3142)在USB裝置效能相比的明顯差異。 接在AMD CPU通道拉出的USB 3.1 Gen2 10Gb/s下的表現,可以順利完成測試。 接在X570 PCH通道拉出的USB 3.1 Gen2 10Gb/s下的表現,可以順利完成測試。 測試至此,作個簡單的測試結論: 優點 1. 沿用前一代NST-205 105版的韌體及基礎,在ASM3142下表現出還不錯的讀寫速率。 2. 提供指撥開關,可以防止儲存於外接盒內的資料被誤刪或中毒毀掉。 3. 豐富的配件包裝及散熱殼設計。 4. RGB風格設計,滿足RGB電競風格的愛好者需求,提供有別於ASUS ROG外接盒的感受。 5. 與Intel平台、asmedia USB 3.1 Gen2相容,與AMD X570平台相容性也沒問題。 6. 原廠提供完整保固。 缺點 1. LED燈光亮度高,也無法關閉,對於討厭光害者可能會無法接受。希望有軟體 或開關可以關閉,提供使用者選擇何時要閃閃動人的燈光秀。 2. 無法在使用過程中指標立即切換至防寫入功能,期待下一版能再改進。 3. USB線材略短點,希望線材可以再長一點或提供先前複合式USB線材。 以上不專業之簡單測試到此結束,下台一鞠躬,一切的批評希望廠商能見諒, 本文不作筆戰用,若有指教歡迎大家一起來討論。 |
|||||||
2020-07-19, 11:13 AM
#1
|
Major Member
加入日期: Jul 2002
文章: 201
|
更新FIRMWARE的時候把廠商資訊一併洗掉了@@
請問不知道有哪位大大可以給我一份原廠DUMP的韌體?
__________________
|
||
2024-10-31, 02:39 PM
#2
|
Master Member
加入日期: Nov 2001
文章: 1,906
|
這可能要麻煩您自己去跟原廠要,因為很少人會DUMP出廠韌體。。
抱歉,幫不了您的忙。 引用:
|
|
2024-11-01, 11:55 PM
#3
|
Major Member
加入日期: Jul 2002
文章: 201
|
引用:
沒關係~ 感謝熱心回覆
__________________
|
|
2024-11-06, 02:31 AM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