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Regular Member
![]() ![]() 加入日期: Feb 2013 您的住址: Republic of Chunghwa (ROC)
文章: 84
|
引用:
就我在國外看到觀點,現今政府只專注於增加"台灣"國外的可見度,才不管國內是否可行與大眾的想法。 LGBT,同性婚姻=>亞洲第一個國家 廢死=>「亞洲唯二沒有死刑的文明:蒙古和臺灣原住民」 法律學者吳豪人:蒙古用廢死遠離中國 現在搞未成年做變性手術也是增加話題的宣傳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
小肥羊是提醒自己在台灣不要被無良商人當肥羊宰。 ![]() 騙創投的訣竅不在你的企劃多漂亮,在你能不能騙進第一個大咖投你,只要有一個頂峰大咖投你,其他創投就會無腦搶了。而頂峰大咖真的那麼聰明睿智眼光準確嗎?才怪,他是靠一個成功的投資抵掉二十個看走眼的失敗而已。 ![]() |
||||||||
![]() |
![]() |
New Member
加入日期: Apr 2017
文章: 8
|
引用:
我是覺的他們有些人, 說好聽是自認為進步主義者, 講難聽點是不食人間煙火愛唱高調 自以為走在時代或我們這群人前面, 高人一等. 比如 70/80/90 年代的癈死和反核也是 一樣的情形. 有自己的認同沒關係, 但他們完全沒有自省的能力是最糟糕的, 就反核來說, 當現今地球 暖化嚴重, 各國減少火力發電和碳排量, 逐步靠向核能發電時, 這群人充耳不聞視而不見, 一樣火力燒好燒滿. 因為他們無法承認自己是錯的, 這是他們的文化, 所以到處看的到硬凹 "開放未成年手術, 是為了更嚴格把關??" "燒乾淨的煤??" 等荒唐言論. |
|||
![]() |
![]() |
Power Member
![]() ![]() 加入日期: May 2001 您的住址: 台北
文章: 527
|
2025-01-15 衛福部准「未成年可做變性手術」 藍委籲:標準不明不應貿然開放
衛福部為建立多元性別友善醫療環境,去年12月公布「LGBT+民眾醫療照護參考指引」, 其中進一步開放未成年的12至18歲兒少,有適應困難者,經專業團隊評估後,可進行變性手術。 對此,國民黨立委陳菁徽今(15日)表示,做為一個醫師,深知臨床上, 不論是相關手術的失血量、手術時間、麻醉與術後恢復的風險,都是未成年難以承受的。 她呼籲,在評估標準不明、醫學證據不足的情況下,不應貿然開放,衛福部請廣泛溝通,勿罔顧兒少權益。 ![]()
__________________
![]() ![]() |
![]() |
![]() |
Power Member
![]() ![]() 加入日期: May 2001 您的住址: 台北
文章: 527
|
2025-01-20 獨家訪問台灣首用青春期阻斷劑的跨性別兒少──未成年求診者漸多,第一線醫師用藥間的抉擇
隨著非二元性別(non-binary gender)觀念的開放、跨性別資訊能見度變高,10年踏入精神科診間的跨性別兒少人數增加。 他們來看診,有的是希望緩解性別不安(gender dysphoria)帶來的精神痛苦、焦慮憂鬱, 有的人目標更明確:取得精神科診斷書,以便後續到內分泌科進行HRT(荷爾蒙治療),成年後就可以立即動「性別置換手術」, 更換身分證性別,徹底以另一個性別身分在社會上生活。 Ray是全台第一個使用青春期阻斷劑的跨性別個案,更是極少數從未成年時期就在正規醫療體系施用荷爾蒙的案例。 截至目前為止,全台僅有個位數未成年跨性別個案在醫師評估後使用荷爾蒙(註),使用青春期阻斷劑的更是絕無僅有。 記者不免好奇:為什麼台大兒童醫院會首開先例? 所有跨性別者進入醫療體系後的第一站,都在精神科。 台灣至今沒有明確法律規定跨性別者接受性別肯認醫療的流程(註), 醫界慣例是「過三關」:跨性別者需先在精神科取得「性別不安」的診斷, 接著由內分泌科醫師開立荷爾蒙等藥物改變身體性徵, 若個案希望進一步進行手術移除性器官,則由外科負責。 徐志雲解釋,對於想接受「性別肯認醫療」的兒少個案, 精神科醫師首先會確定個案是否存在長期且持續的「性別不安」──即生理性別和心理性別不一致導致的精神痛苦。 精神科醫師臨床診斷的重要參考基準《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DSM-5-TR)中, 定義兒童須滿足6項、青少年及成人則需符合2項臨床標準,並至少持續半年。 診斷兒少,不僅標準比成人更加嚴格、花的時間也更長,「初診一定是一個小時起跳」, 徐志雲與許多個案的看診關係都是以年計算。 精神科醫師看待兒少的跨性別意念,以青春期晚期(約16∼17歲)為分水嶺。 青春期延後治療的邏輯,是讓兒少有時間思考跨性意向 劉士嶢說,他最後敢開藥的理由有兩個,一是台灣小兒科普遍認為青春期阻斷劑是一種足夠安全、且可逆的藥物。 劉士嶢表示,實際上,青春期阻斷劑已在順性別兒童身上使用超過40年, 在台灣,擔心小孩太早發育、生長板提前閉合,長不高,就可由健保給付、施打青春期阻斷劑, 「在小兒內分泌的領域,這幾乎算是醫師們最常用的一種藥。」停藥半年後個案就會逐漸恢復正常發育。 副作用上,須注意個案在用藥期間可能骨密度低於同齡孩童,但停藥後若有正常荷爾蒙補充,成人時就不至於有骨質疏鬆 而另一個底氣,是有兒童精神科醫師診斷背書。徐志雲和Ray長期看診,清楚個案的跨性別意向持續, 也能觀測用藥對個案的影響,團隊用藥的邏輯,是替Ray爭取2、3年維持中性身體的時間, 允許他以自己期待的性別樣貌在社會上生活看看,之後再確認Ray的想法:如果適應順利, 未來想持續以新性別生活,那就給予跨性荷爾蒙; 如果決定回歸原生性別,那就停止用藥,啟動女性發育。 確認性別認同持續後才進入半不可逆的荷爾蒙療程,並定期追蹤 用藥不是一切,陪伴也能協助到孩子 ![]()
__________________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