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lent Member
加入日期: Oct 2017
文章: 0
|
按照洗地仔的想法,薩諾斯是好人,復仇者聯盟才是壞蛋。
|
|||||||
2024-10-14, 08:04 AM
#41
|
Junior Member
加入日期: Feb 2013
文章: 741
|
https://bit.ly/4dTiD1K
引用:
https://pop-proj.ndc.gov.tw/Custom_...=10365&Create=1 此文章於 2024-10-14 08:10 AM 被 oversky. 編輯. |
|||
2024-10-14, 08:08 AM
#42
|
Amateur Member
加入日期: Aug 2006
文章: 34
|
引用:
查了一下發現 原來監督重劃區的單位是內政部啊 果然是垃圾不分藍綠對吧 |
|
2024-10-14, 09:20 AM
#43
|
Senior Member
加入日期: Feb 2015
文章: 1,449
|
原來重劃區申請送件
不須地方政府喔 不用地方縣市議會通過喔 是逗逼嗎?
__________________
復製貼上真好用 什麼叫認知作戰? 就是他們讓你以為只是因為政治立場不同在爭執 但核心的部分是他們想掩蓋他們的真實社會面 只要吵就會模糊了焦點 ................................ 看看板上有多少五毛 |
2024-10-14, 09:54 AM
#44
|
Major Member
加入日期: Jan 2008 您的住址: 銀河系
文章: 162
|
引用:
所以新北市沒有民進黨議員? 有哪個民進黨議員有大聲疾呼新北重劃區弊案 你想潑髒水很容易 麻煩請舉證新北市DPP議員開記者會揭弊新北重劃區的新聞來看看
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封鎖名單: cjan Kentnet rcack 冰的啦魔王大人 沒問題 |
|
2024-10-14, 10:05 AM
#45
|
Advance Member
加入日期: Feb 2015
文章: 389
|
滿腦子就只是政治就只會幫自己陣營洗地
台灣這個人口都快20年了都停滯超久了竟然還在扯 房價與物價飛快飆漲可是這幾年 要推給藍營縣市前要不要檢視一下綠營這堆縣市房地產漲多少?幅度多大? 還有吵超久的居住正義當用這當口號之一的都有誰? 現在乾脆直接當沒這回事了吧 連支持者都埋頭是不是很病態 小孩剛出生時另外買的房子花12xx萬~現在小孩小學房子變成能賣(同社區實價登錄)39xx萬 高興嗎?就因為有小孩反而極度擔憂~他們以後要多少才夠滿足基本的食衣住行? 一堆店面 廠租暴漲3~6倍帶動一堆產業從源頭漲價 然後用基本工資那幾趴炒新聞鬼扯有照顧基層 當初喊改革 改變 進步的那堆現在都怎樣了 這就是當下與當局被鄙視根源 |
2024-10-14, 10:21 AM
#46
|
Amateur Member
加入日期: Aug 2006
文章: 34
|
引用:
老人家沒有潑髒水啦 只是沒看到少子化是國安危機 沒看到重劃區監督單位是內政部 |
|
2024-10-14, 10:40 AM
#47
|
Master Member
加入日期: Sep 2001 您的住址: 高雄
文章: 2,169
|
很多人會說政府要把房價壓到讓年輕人都能買得起想買的房子
這樣出生率就會提高了 但是被這麼多人吹捧的新加坡組屋制度 也沒能拯救新加坡的出生率,去年0.97%持續破新低中 如果連房價如此合理的新加坡都拯救不了出生率了 已開發國家到底要如何做才能逆轉情勢? 目前還沒看到真正有效的做法出現 經濟獨立的女性越來越多,無欲無求的男性也越來越多 可能真的就像25號宇宙的老鼠實驗一樣,慢慢趨向於滅亡吧 但也不代表政府能躺平啦 育嬰補助取消排富算是這兩年我唯一有感的政策 第二胎終於能領到補助了 但老實講年輕人會為了這個補助結婚生小孩嗎? 很明顯並不會 退休金還是自己好好準備吧 我已經把自己的勞工退休金當作是沒有的來看待 |
2024-10-14, 11:10 AM
#48
|
Junior Member
加入日期: Feb 2013
文章: 741
|
引用:
內政部是「核定」單位。 https://xintai.ntpc.gov.tw/home.jsp?id=8c4540120c916d8b 引用:
|
||
2024-10-14, 11:10 AM
#49
|
Advance Member
加入日期: Feb 2015
文章: 389
|
引用:
有房子只是一個很基礎的東西 特別是華人就是認為要成家先有房已經是低標了 如果做一個調查 養育小孩的觀感是什麼? 現在每每談論到類似的不管是有小孩還是沒小孩的 都是"累"&"貴" 與其怕養不起、教不好 不如不去這樣做 |
|
2024-10-14, 11:15 AM
#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