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Power Member
![]() ![]() 加入日期: May 2001 您的住址: 台北
文章: 525
|
2022-11-02 故宮70萬館藏 台師大教授選「這三件」教看國寶門道
國立故宮博物院日前三件明清時代瓷器毀損,故宮館藏達70萬件, 其中列為國寶者僅268件,台師大國文系教授祁立峰表示,若以人類文明、藝術成就視之, 首選故宮國寶為毛公鼎、顏真卿〈祭姪文稿〉、黃庭堅〈自書松風閣詩〉。 |
|||||||
![]() |
![]() |
Power Member
![]() ![]() 加入日期: May 2001 您的住址: 台北
文章: 525
|
2022-11-06 故宮改頭換面去中國化 民憂毀容
故宮的破損文物可待修復,而故宮的建築修復及再利用計畫,又會讓故宮「修復」出什麼樣的面貌? 由故宮老員工及周邊居民組成的「大雙溪好土聯盟」近期疾呼,該計畫將破壞故宮原有的整體景觀, 內部甚至要將地板打洞做出挑高4樓的八角中庭,恐怕會破壞建築主體結構,由內至外恐破壞歷史建築。 文資團體指故宮的修復再利用計畫已違反《文資法》第34條,且兩場說明會資料未事前公告, 牽涉專業部分根本無法有效溝通,事後公告的簡報檔也未有詳細文字說明, 批評故宮的說明會只是在走程序,無意尊重民意團體,對台北文資審議初步通過憂心忡忡。 台北市文化局則回應,該案規畫新建入口亭位置位於故宮歷史建築範圍內, 不適用《文資法》第34條,而該案前經文資委員專案小組初步討論,並請故宮補充資料, 後續仍須由文資委員討論進行表決後,始能確認通過與否及需修正內容。 |
||
![]() |
![]() |
Power Member
![]() ![]() 加入日期: May 2001 您的住址: 台北
文章: 525
|
2022-11-06 只為塞進展示櫃?綠委爆故宮文物10年前被「故意剪開」 密件呈報被隱匿
林宜瑾怒喊「真的超扯!我們掌握消息,馬英九時代的故宮院長馮明珠, 竟然對林姓科長『故意破壞』文物的事情『輕輕放下』。而外界更是直到10年後的現在, 隨著當年的內部文件逐一解密,才終於開始有機會窺見真相」。 林宜瑾嚴正要求故宮徹查過去的所有密件,她表示,要找出所有文物受到人為毀損的紀錄, 確認是否還有袒護、私了、任意糟蹋文物的作為, 「老字號故宮有太多的積弊,到了吳密察院長上任後才一一改正。 我嚴正要求,文物毀損的通報機制要即刻改正,引進全民監督,讓大家一起來守護全人類的珍貴資產」。 |
![]() |
![]() |
Power Member
![]() ![]() 加入日期: May 2001 您的住址: 台北
文章: 525
|
2022-11-06 峰迴路轉!故宮院長隱匿文物損毀 陳學聖9年前已踢爆
故宮回應,「黃河蘭州浮橋圖」遭人為毀損之陳報密件,已完成解密程序。 關於林姓科長是否受懲處一節,經檢視資料,查無該事件之懲處紀錄。 而遭裁切花綾的文物,經查事件發生後並無進行修護的紀錄。 故宮將啟動檔案清查及密件檢討,將已無列密理由之檔案解密,並於清查完成後公布清查結果。 馮明珠則表示,她問了當時事件的林姓科長,「確認受到懲處,拿掉科長行政職位。」 而根據媒體2013年的報導,立委陳學聖爆料此事後,故宮回應, 科長拿掉的裱褙(花綾)可修補、替換,但科長未報備即動手裁切,違反行政程序, 已開會決議革去科長一職。兩年後這位前科長升官至故宮南院副處長, 還遭時任立委的鄭麗君爆料,他因論文抄襲丟掉科長一職, 兩年後就迅速升為故宮南院副處長。 陳學聖則表示,故宮當時確實隱匿此事,但他也善盡立委監督之責踢爆, 他質疑故宮查證不實、沒有說明他當年已爆料此事,也刻意隱瞞林姓科長曾遭懲處。 |
![]() |
![]() |
Power Member
![]() ![]() 加入日期: May 2001 您的住址: 台北
文章: 525
|
2022-11-19 【專家之眼】故宮南院旁蓋大工廠 恐成國際笑話
今年四月,嘉義縣長翁章梁對外宣稱,已與光禹國際集團簽約, 要投資14.5億,在故宮南院旁開發9.9公頃的微型文創園區。 第一期就數位科技、在地文化、休閒渡假及歡樂趣味等四大主軸定位,搭配科學園區、 蒜頭糖廠歷史再造、故宮南院及朴子藝術公園與水道頭聚落,鏈結太保與朴子藝術、觀光景點。 第二到四期則規畫文創旅館及特色造型獨棟villa等。 這本來是地方新聞,關心的人並不多。 可是,其中所謂「科學園區」,亦即國科會規劃開發的「南部科學園區嘉義園區」, 11月7日的環評初審沒有通過,才讓人驚覺,這個占地廣達88公頃的嘉科,設置地點極為可議。 這種空前的逆向操作,等於以工業霸凌文化,也對南院古物安危造成威脅。 去年十二月與今年五月,竹科與南科就分別發生過火災。 嘉科設在南院旁,如同一顆不定時炸彈,萬一有個三長兩短,南院與文創區將首當其衝。 嘉科的環評,考慮了各種衝擊,如用水、用電、污染物等等, 至於文化方面,只有文化部文資局提醒,工程進行中,若發現具文化資產價值者, 應停工並呈報主管機關,卻完全沒有顧及鄰近的故宮南院及文創區。 台北前文化局長劉維公強調,文化基本法第22條有規定, 國家制定重大政策、法律及計畫有影響文化之虞時, 各相關部會得於文化會報提出文化影響分析報告。文化部是不是應該盡點責任? 台北至善路二段設加油站,相隔200公尺的故宮北院和附近居民曾強力反對, 官司纏訟多年。不過一個小小的加油站,北院就為了捍衛古物而抵制過。 如今南院旁邊即將設置一個特大工廠,難道不怕園區活動受影響,訪客更加稀少嗎? 此文章於 2022-11-20 03:16 PM 被 polor 編輯. |
![]() |
![]() |
Power Member
![]() ![]() 加入日期: May 2001 您的住址: 台北
文章: 525
|
2022-11-18 文物身世搞烏龍? 故宮改口:打破的是清代非明代
故宮文物身世搞烏龍? 故宮日前打破三文物引軒然大波,其中毀損的016896/弘治款嬌黃綠彩雙龍小碗, 當時有立委揪錯,指網站錯把明代標為清,故宮院長吳密察也坦承該文物應為明朝產物, 故宮對外聲明也稱其為「明 弘治款 嬌黃綠彩雙龍小碗」。 豈料今又改口說,經研究人員研究,該件弘治款嬌黃綠彩雙龍小碗應為清代託名 (假借名義)明代的作品,已更新為「清 弘治款嬌黃綠彩雙龍小碗」。 ---------- [專家]的部屬在幫故宮上司挖洞嗎.... |
![]() |
![]() |
Power Member
![]() ![]() 加入日期: May 2001 您的住址: 台北
文章: 525
|
2022-11-23 台灣不能插滿風機 請離岸風電放過澎湖
依據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委託近十年的調查研究,澎湖海域至今已發現有近百艘的沉船, 可說是台灣管轄海域除東沙外,水下文化資產最為敏感地區。 即便吉貝附近海域目前或無沉船,以中國大陸意外發現「南海一號」和「長江二號」為例, 並不代表未來沒有發現沉船的可能。 此外,我國「水下文化資產保存法」明定,沉船不是唯一的水下文資,包括石滬等人工結構物也屬之。 人盡皆知,吉貝擁有的三四百口的石滬,誠為台灣之寶。 由於石滬已被聯合國列為「水下文化資產」和「海洋十年」的工作要項。 國際不少專家期待,澎湖石滬應為全球最重要的石滬研究中心。 |
![]() |
![]() |
Power Member
![]() ![]() 加入日期: May 2001 您的住址: 台北
文章: 525
|
2023-03-14 【故宮國寶遭駭1】親信一離譜動作故宮國寶被駭光 院長竟下令低調冷處理
國境解封,迎接國外觀光客回流,國立故宮博物院10日舉行「梵蒂岡宗座圖書館珍藏」暨「明清宮廷藏書」特展開幕晚會, 宣布首度展出東西方宮廷及教廷的珍稀藏書。 行政院長陳建仁受邀在開幕典禮致詞時,讚揚特展是故宮的創舉,「因為有各方專業付出, 才能成就這場跨越時空、跨越地理限制,東西合璧的瑰寶盛宴,讓國人一飽眼福」。 2023-03-14 【故宮國寶遭駭2】扯!國寶圖檔山寨比原版還高清 中國網民暴動喊「抓緊下載」 本刊實際上網檢視,在中國網友慣用的百度搜尋「台北故宮」,或以故宮館藏的作品名稱加上「高清」等關鍵字, 就能輕易在不少中國網站及論壇找到故宮的影像下載連結,且畫質高出故宮官方版本的1倍, 讓爆料者直呼:「真的是有夠誇張,彷彿我們的才像盜版一樣!」 2023-03-14 【故宮國寶遭駭3】摔壞、搞丟、被駭光 故宮內控失靈國寶遇浩劫 國立故宮博物院近年來發生摔壞、搞丟國寶事件不斷,現又遭爆因助理研究員作業疏忽, 以致數位資料庫被中國駭客入侵盜走,顯示故宮內部管理大有問題,也未重視資安問題,恐讓國寶瀕臨浩劫。
__________________
![]() ![]() |
![]() |
![]() |
Power Member
![]() ![]() 加入日期: May 2001 您的住址: 台北
文章: 525
|
2025-01-03 艋舺清水巖祖師廟遭亂貼公告、殘膠、油漆破壞 北水處致歉
台北市市定古蹟艋舺清水巖祖師廟,外牆遭環保局、北水處擅自張貼公告,造成殘膠後, 環保局人員逕自用油漆刷補,造成古蹟二度破壞外,修繕費用更達百萬。 對此,北水處指出,未查察張貼處為古蹟牆面,將強化與承商之間的溝通及勤前教育,落實文化資產保護。
__________________
![]() ![]() |
![]() |
![]() |
Power Member
![]() ![]() 加入日期: May 2001 您的住址: 台北
文章: 525
|
2025-02-17 館長懸缺成常態 藝術界:不重視軟實力
北美館館長王俊傑、南美館館長林秋芳一月相繼卸任,加上前年館長便懸缺至今的高美館, 台灣南北三大美術館史無前例同時缺館長、只有代理館長。 藝術界戲稱,台灣最缺人的職業就是「館長」。 史博館前館長黃光男認為,美術館、博物館象徵文化軟實力,館長無法「無縫接軌」、甚至長期出缺,顯示政府不重視文化軟實力。 黃光男指出,公立美術館館長的任期都可事先預期,卻做不到「無縫接軌」, 顯示政府不關心文化,美術館也缺乏培養高階主管的長期規畫。 「博物館、美術館應該是國家文明的指標。」博物館館長經常代表台灣出國、 肩負「文化外交」重任,其專業和重要性應被重視。 黃光男以法國為例,美術館分等級,館長往往在不同的等級歷練、累積資歷,從地方館長一步步做到羅浮宮館長。 但近年台灣打破這種培養館長的專業機制,館長幾乎都是「空降」、鮮少由館內或業內晉升。 黃光男認為,館長長期「委外」會讓專業博物館人員士氣低落、也讓人才培養出現斷層。 而空降的館長也許具學術專業,卻未必具博物館專業、更不懂行政法規,惡性循環造成台灣「館長」總是出缺。
__________________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