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Power Member
![]() ![]() 加入日期: Jul 2000 您的住址: 地球
文章: 665
|
最後
耳機的阻抗曲線,在不同的輸入電壓下量測也會不一樣 ![]() 原本以為是沒校正好電壓、電阻 結果是 用 10mV 訊號量 impedance 與 用 80mV 量,差異不小 近代的 amp (& DAC, ADC),線性還不錯,但 耳機看起來不是一個線性的電能-聲能轉換器 另外,上面的圖,下面那條 impedance 曲線為何是抖動的? 尤其 100Hz 前很明顯 因為,我在量測時,該耳機在手上晃, 因為我一次測很多把耳機,插頭插上,就按下 play 測量,之後才找地方放耳機,(還要調整耳墊的 seal) 將待測耳機放固定位置、不晃,曲線就平滑了 還有就是,耳機有沒有 seal (你不可能將耳機戴到頭上量測吧!),差異也不小 ------------------------------------------------ 就這樣啦,以上 若看不懂,當個快樂的國王也不錯 |
|||||||
![]() |
![]() |
Power Member
![]() ![]() 加入日期: Jul 2000 您的住址: 地球
文章: 665
|
Aging (burn-in) 的影響
![]() Impedance curve of Beyerdynamic DT990-edition-600 fresh (red) vs aging (green) 上圖是 Beyerdynamic DT900 Edition 600-ohm 版、"相同一支耳機" 的阻抗曲線 都是用 Topping DX7 pro plus 輸出,Motu Ultralike mk5 line-in 量測 重點是,這兩部都是數位音量控制,所以測量的條件 (電壓、參考電阻、線材等) 很好控制到一致 兩條 Impedance curves 不同的地方是, 紅線是全新的 DT990 ,買來塑膠套都沒拆,拆開後直接測阻抗曲縣 綠色是,經過 burn-in (aging) 後的阻抗曲線, 有差喔,aging 之後的阻抗曲線變化、量的出來喔,超明顯 ----------------------------------- again,量測時換訊號線材、基本上是看不出差異的,除非是很爛的線 (阻值很高) 還有一種有調音盒的,curve 看(量) 的出差異 量測看不出差異,但,你聽得出一般線與高價線材的差異嗎??? 如果你聽不出,我只能說 "恭喜",你音響(發燒)路上可以省很多錢。 ------------------------------------ N 年來我的音響器材都是用 喇叭花的 burn-in signal 來燒雞,這是訊號 聽說用 Burmester 的音響 burn-in 喇叭,喇叭會有 Burmester 味 若用 阿Q 的器材 burn-in,則有阿 Q 味 E04,我 DT990 這次用 Topping 的 DAC/Phone-amp combo 機 burn-in,不知有啥味? ------------------------------------- 前幾樓我有貼 DT990 edition-250歐的阻抗曲線,可以與 600 歐的比一比 二還是三樓那把 DT990 250 歐的,我用了 15 年至少有,已經 aging 到......哈哈 耳墊都不知換了多少副了 |
||
![]() |
![]() |
Power Member
![]() ![]() 加入日期: Jul 2000 您的住址: 地球
文章: 665
|
另外,我去年買了一把好男人的 Sundara-closed-back
這把平板,新鮮的與 burn-in 後的阻抗曲線差不多, 平面的振膜可能沒有啥地方可以 aging ,或材料會降伏 yield 的 詭異 會 aging 的大概就是耳墊的高度了 |
![]() |
![]() |
Se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Aug 2001 您的住址: 台中or桃園
文章: 1,125
|
引用:
BeyerDynamics的耳墊真的是要經常換, 大概兩三年就得換一次 也是可以找看看外廠的, 通常撐得比較久 但是耳墊確實影響整體的曲線程度巨大 手邊的T1 3rd後來也是換耳墊就解決了聽感低頻過重問題 |
|
![]() |
![]() |
Power Member
![]() ![]() 加入日期: Jul 2000 您的住址: 地球
文章: 665
|
引用:
大大有推薦 (外廠) 比較不貴的嗎? 謝謝 --------------------------------------------------------------------------------- 我買過一副 NT 200 ~ 250 的替代墊,給 AKG 與 Beyer 的都買過 先不論聲音, 除了尺寸不是很合之外 ,實際拿到的耳墊與網拍上的照片、感覺差很多 最重要的是,(對我而言) 都很熱,夏天即使吹冷氣,聽 10 分鐘後還是會流汗,繳了智商稅 所以還是老實地買一對 NT 900 (以上) 的耳墊,好像近年越來越貴喔 調音為目的的替代墊,台灣的網拍好像沒在賣? 此文章於 2025-01-17 07:30 PM 被 jenchan201 編輯. |
|
![]() |
![]() |
Power Member
![]() ![]() 加入日期: Jul 2000 您的住址: 地球
文章: 665
|
除了古早 SONY Walkman 用的耳塞耳機不算之外
我的第一把 Hi-Fi 耳機是 Grado SR-60,(約) 1994 年前後買的吧 ![]() 這把 SR-60 是2024 去年拍的照片,那個耳墊還是原裝的,用了 30 年 30 年,中間就是清洗、風乾,就是退色變成橘色, 我還有一把 Alessandro Music one,年紀有 20 多年吧,一樣,原裝耳墊還在,也是變橘色而已,沒粉碎,略壓扁, 早年 Music one 原裝的耳墊與 SR60, 80 一樣 "不是" 中空的那種 ------------------------------------------------------------------------ 之後 (2000 年後) 的 Grado 耳墊,光放著就會粉碎 像 GS-1000 之類的 Grado 大耳墊.....E04.......,原廠的我就買不下,有夠貴 ![]() 貼一下 Grado 大耳罩 GS-1000 (紅線) 與小把的 SR-60 (綠線) 的阻抗曲線 我的這兩把都是該型號的第一代, 兩相比較,GS-1000 曲線比較凸 (比較不好應付???) 此文章於 2025-01-17 10:00 PM 被 jenchan201 編輯. |
![]() |
![]() |
Se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Aug 2001 您的住址: 台中or桃園
文章: 1,125
|
引用:
T1 3rd換成DT1990的解析耳罩就好, T1 3rd是被耳罩耽誤的耳機.... Amiron wireless的話, 我買的是對岸的真皮小羊皮耳罩, 也還不錯 |
|
![]() |
![]() |
Ju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Nov 2016
文章: 737
|
淘寶有買過一副AKG K812的耳罩墊,小羊皮的.
裡面塞一圈海綿,所以耳罩空間稍微小一點.感覺聲音有一點不同. 原廠的好..但看到價格就不想用 |
![]() |
![]() |
Se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Aug 2001 您的住址: 台中or桃園
文章: 1,125
|
引用:
會影響很大, 和開孔, 氣密性相關 通常建議多買幾種不同的來替換以及與原本的比較看看 K812不是封閉式的, 依照我淺薄的見解, 可能不適合小羊皮耳罩(除非有額外打孔) 對岸小羊皮耳罩的強項是耐用性大概是原廠耳罩的10倍(耐坍塌) |
|
![]() |
![]() |
Ju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Nov 2016
文章: 737
|
引用:
晚上把小羊皮耳罩取下,直接單體掛在耳朵聽.很搞笑 但聲音就像原廠耳罩的聽感.好聽耐聽 k812本身漏音算很嚴重,應該是設計故意為之. 聲音能量多,若耳罩內殘響多.聲音容易混亂.不耐聽且聽覺易疲勞. 原廠耳罩裡沒有塞海綿,就一個薄薄的人工蛋白皮殼,內部空間大且結構強度好. 這個空間除了帶些許隔音效果.我覺得也能讓聲音更凝聚. 黑皮久了剝落.醜還是能用.當初不該丟掉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