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片主題,是討論什麼樣的環境,最能讓藝術家發揮得淋漓盡致?也許因為蕭邦並非典型為生活苦鬥的苦命男,所以本片內容真是峰迴路轉,不到最後,不知真正的答案。但這個答案,絕對能讓你欣然接受。
蕭邦從小就展現其天份,他教授極為欣賞,一直努力存錢,想把他帶到巴黎去發展。本來蕭邦很愛國,一直不願意離開波蘭,但因得罪侵略者俄國沙皇,只好跟教授逃到巴黎去。
到了巴黎,正準備大展鴻圖,結果碰到喬治桑,喬治桑告訴蕭邦,可以住她家全力創作,用不著花時間在俗事上。但教授全力反對,認為蕭邦應該巡迴演奏賺錢、接近群眾;此時教授看起來像個貪財的傢伙,蕭邦因此幾乎與他斷了往來。
但蕭邦真的因此創作出好作品嗎?美,真的很美,但總少了那點生命力,他與世隔絕太久了,因此作品充滿貴族小圈圈的氣息。直到波蘭又被鎮壓,老友跑來求助,蕭邦為了資助波蘭反抗軍,又開始巡迴演奏,此時才為音樂找回磅礡的生命力,也終於明白教授不是壞人,但蕭邦肺病已重,等於燃燒自己救波蘭…
這部電影有趣的是,沒有誰是壞人,但卻有解不開的心結、看不到的盲點。喬治桑在歧視女性的環境中奮鬥,力主人要掌控自己的生命,卻不知不覺操縱蕭邦生命,讓蕭邦成為依賴她而活的人。很多巧妙而深思的對白,讓人覺得值得再三回味。這部電影,真打敗很多以蕭邦、喬治桑八卦為主的後繼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