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17 張鈞凱專欄:美國「賣烏」已定,「賣台」待命?
川普(Donald Trump)2.0的衝擊波,超出許多人的想像,比預期更快向台灣襲來。
包括推出「對等關稅」(reciprocal tariffs),以及傳出強推台積電「輸血」英特爾(Intel)等政策。
賴清德政府用「更大的民主」做為因應,既要將國防預算提高到GDP的3%,
也要深化「抗中」,更拋出「全球半導體民主供應鏈夥伴倡議」。
賴清德強調,「
我們是棋手,不是棋子」。
這一句話,讓時空倒退回到7年前。時任總統的蔡英文,挾著曾與川普通過電話的威風,
2018年4月10日在電視專訪中,說了一模一樣的話:「
我們是棋手,不是棋子」。
俄烏戰爭爆發已經3年,這段時間裡,民進黨政府拚了老命壓制「疑美論」,洗白「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的擔憂,
而無知的側翼和親綠輿論們,更是力主烏克蘭勝利在望。
不過,主觀願望與客觀現實,終歸是完全不同的兩碼事。
烏克蘭的惡夢還未結束。美國新任國防部長赫格塞斯(Pete Hegseth)在布魯塞爾舉行的北約會議上表示,
烏克蘭加入北約和恢復領土的希望「不切合實際」,同時警告將撤回對歐洲安全的承諾,
要求歐洲各國將對自身防禦及烏克蘭的防禦承擔主要責任。
此外,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訪問基輔,與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
討論川普此前提出的「
稀土換援助」協議。
葛來儀還說,「當川普發表這些言論時,我認為這是給台灣民眾敲響了一記警鐘,
讓他們意識到自己其實並不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
葛來儀的話,無疑是從一位美國專家的立場,殘酷地揭露了台灣到底是棋手、棋子還是棄子的真相。
民進黨只顧著消滅「紅色滲透」與「中共同路人」,對於虎視眈眈、美國優先的川普,
仍自我安慰「台美互信和緊密合作」。
最近美國著名經濟學家傑佛瑞•薩克斯(Jeffrey Sachs)論及台灣問題時,
引用了季辛吉(Henry Kissinger)的名言:「
做美國的敵人是危險的,做美國的朋友是致命的」。
「棋手」賴清德,聽得進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