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不當的字眼
Advance Member
 
不當的字眼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Dec 2002
您的住址: 台北市有點東又不是很東的文教區
文章: 348
https://www.facebook.com/1000445359...90523952442124/

王立第二戰研所

唉,還是在那邊想著分輸贏,不分就不能談事情了嗎?要談也可以,這篇來細說。
就大的框架來看,我們要先弄清楚戰略目標,開戰之前俄羅斯擘劃的未來應該是怎樣?烏克蘭又是怎樣想的?沒有先確認好戰略目標,自然會不知道輸贏。
俄羅斯在戰前規劃,可以由黑海北邊往南方畫一個大圈,從高加索三國,喬治亞、亞塞拜然、亞美尼亞向西南切斷土耳其,伸至敘利亞。喬治亞2008年被俄國侵入擊敗,亞美尼亞處在保護下,壓制土耳其支持的亞塞拜然。伊朗是盟友,土耳其與俄羅斯在中東到高加索有衝突,敘利亞內亂後引入多方勢力競逐,俄國被視為下手最狠的棋手之一。
簡單說,可以看成對土耳其的包圍,也能視作海軍突破黑海的努力,取得塔爾圖斯(敘利亞瀕臨地中海的港口),等於土耳其依靠海峽封鎖黑海艦隊的效果減弱(和平時期不能阻止別人艦隊調動)。
如果加上北約東擴的大背景,這很像是俄羅斯想要拉起從烏克蘭往南到土耳其、中東的封鎖線。因為在俄國的角度來看,被北約包圍,沒有安全的不凍港,將是國家安全的最大威脅。
這一切的前提是,俄羅斯在戰前對自己的定位是「區域霸權」,亦即認為自己在勢力範圍內有絕對的優勢,不容其他勢力干預。這就是烏克蘭傾向歐盟,甚至想加入北約,是踩到俄國底線,不能被容忍的舉動。
有一些事情沒有明說,正如二戰後,台灣被認為是美國的勢力圈,不容他人染指一樣。蘇聯解體、冷戰結束討論核武器的定位,在布達佩斯跟烏克蘭、哈薩克簽署條約,這也是諸多網友認為烏克蘭自廢武功的前提。
但這嚴格說,算是勢力範圍重新劃分的談判,以當時的俄羅斯來說,不可能容忍擁有核武器的新鄰國出現,即便烏克蘭很親俄。所以當時美俄雙方在核武擴散上的來回,各位可以視作冷戰後的勢力範圍重劃分。烏克蘭在那時候是被默認為俄羅斯勢力範圍,在葉爾欽跟柯林頓任內,所以別在那邊扯共和民主黨對錯,沒意義。當年誰會知道烏克蘭這麼快就走到去俄化。
問題是,擁有自己的勢力圈,是默認屬於區域霸權的權利,但俄羅斯還能稱作區域霸權?這在冷戰後就在吵了,區域強權跟霸權是兩回事,一般人認為是強權以上、霸權未滿,都是區域性,俄國已不是全球性強權了。
所以戰爭的原因放到大戰略上,是歐盟與北約認為俄國已經「德不配位」,那傳統的勢力圈被侵蝕是必然的。於是北約不停東擴,加上東歐多數國家也想加入,正常人在歐盟與俄羅斯之間,選一個簽訂貿易協定,皆認為歐盟比較講道理。
總之,俄國的整體實力衰弱,無法撐起區域霸權,戰略就得要調整,但俄羅斯不要啊。所有的對外戰略指導,全部都是在維護其區域霸權的地位不墜。
還能維持的原因就兩個,經濟上俄羅斯算工業國家,在區域內有夠強的影響力,軍事上維持全球第二的實力。而這在經濟衰退期間,就有原本勢力圈的國家想脫離,就能看出霸權一點都不霸的真相,故只剩下軍事這層皮還沒退。
就大戰略來說,俄羅斯輸了,輸的一敗塗地。因為不配區域霸權地位的最後一層遮羞布,所謂的「俄系武器的優越性」,在烏克蘭戰場上被徹底殲滅。三年下來損失一整代年輕人,耗損的潛力沒有個二十年根本救不回來,徵兵政策嚇跑大量有經驗的中年工程師,透支的戰場戰術,將俄國的老本都啃光了。
講白了,經濟跟軍事都衰弱,已經徹底退出區域霸權,俄國在普京上台後的這些年,擘劃的新俄羅斯不復存在。
結果你跟我說,俄國終於要贏了,因為美國要縮了。
蛤???
這叫做贏?大戰略目標徹底垮了欸。亞塞拜然在2023年悍然吞併納卡地區,一點面子都不給俄羅斯,土耳其正大光明的支援,沒在鳥的。然後敘利亞阿薩德政權垮台,塔爾圖斯也沒了,連克里米亞都不再安全,黑海艦隊等於廢了。
女皇大人不世之功,打通俄羅斯帝國東西海洋連結的資本,這幾年已經被敗光了。加里寧格勒未來十年還能不能守住,真的是天知道,波羅的海鄰國對俄羅斯的戒心拉到最高,回歸蘇維埃共產前的格局。
在歐洲沒有出海口,能源輸出的工具開始被掐斷,俄羅斯到底贏了什麼?
評估戰略不是在戰場上去看的,要看到底獲得什麼、失去什麼。就算烏克蘭割地賠款,整個烏東都賠進去好了,有差到哪?這不是在2014年以後親俄武裝勢力叛亂,加上俄國傘兵不演了,頓內次整塊跟丟了沒兩樣。烏克蘭在克里米亞之後,基輔當局有實質控制過頓內次克跟盧甘斯克?
在俄羅斯控制克里米亞跟烏東兩州之後,亞述海跟沿岸地區,都算脫離控制,名義上是烏克蘭領地,實質被地方軍閥控制,基輔有多少話語權?2022戰起,俄軍連接這一片土地,成為到克里米亞的陸橋,是毫不意外的結果。
意外的是損失如此慘重,進度比想像的要慢。
所以,基輔為主的烏克蘭,在這場戰爭的領土損失,可以算是無比慘痛?還是根本上的事實讓渡,還有得吵。哈爾可夫沒有被割出去,整條線維持在2022年底,對俄羅斯來講就已經算是「顏面盡失」。
然而烏克蘭期待的西方援助,並不能為夏季攻勢帶來重大突破。當初我就說過原因,俄國在外交上取得成功,美國並沒有提供足夠打穿俄軍防線的裝備。即便有,在當時也來不及,烏克蘭軍方的西方裝備旅也就那幾個,怎麼可能會有重大戰果。
若在此停戰,烏克蘭丟了面子,但俄國在那時候已經打不下去了。因為,俄國的人力耗損到當下的極限,除非擴大徵兵,甚至要連莫斯科等大城人力都抽調,不然無法擴大兵力優勢。也就是俄國如果這時候不停戰,就要下決心,開啟另一次動員。
烏克蘭在2022後進入總動員態勢,而俄羅斯只能算部分動員,即便如此在戰場上的兵力差仍然是巨大的,這也是只要俄軍穩紮穩打,總能慢慢推進的理由。烏克蘭夏季攻勢頓挫,俄羅斯也不願意妥協,開啟新一輪的徵兵,從非核心區不停的抽調,這才造成去年2024看到的烏克蘭劣勢,被人數壓垮的。
而這一切在公開宣稱要終止烏克蘭戰爭的川普,很明確的將取得下任總統後,就不停加速。烏克蘭反攻進庫斯克,俄羅斯找了金小胖好朋友,新一輪攻勢的目的就在於取得戰後的談判籌碼。
這再明顯不過,我也不明白為何有人覺得,這是什麼正義與邪惡勢力的總對決。
事已至此,烏克蘭目前處在挨打的階段,如果還不喊停,兵力劣勢事可能如雪球般滾起來,連前幾年反攻的領土又被打回去。如果要繼續打,那就是美國與歐洲都要加大輸血,而這不是嘴巴說說。
2022年以來,西歐國家有擴軍嗎?沒有。只有重整裝備,開啟新的武器生產線,只有東歐受到俄國威脅的國家有加強軍備。講白了就是,沒有一個國家進入戰時體制,準戰時都沒有,當民主兵工廠也沒。這種格局下談繼續打,不就是要美國下場玩?
說真的,以現在的戰場格局,美國只要空軍介入,俄軍前線就總崩了。這是俄羅斯拿自己親身試驗,告訴全世界俄系武器原來長這樣的結果,問題在美國人不想直接下場。這點俄國很清楚,所以一點機會都不給,永遠在那條線上恐嚇。
所以,你說誰贏誰輸?就大戰略格局,俄國輸到脫褲子,勢力範圍大幅收縮,連經濟都得要靠中國,反而讓本來要出事的中國得到輸血。這也連帶影響到伊朗,俄國不再有能力對外輸出後,等於以色列想要動手,已經沒有威脅者了。
這不是我說的,去看加薩的局勢,為何要發起人質特攻?哈瑪斯是白癡?背後的人推的啊。結果是什麼,是以色列軍隊平推加薩走廊,然後周邊的阿拉伯兄弟「一聲不吭」。各位,你們以為伊斯蘭同胞為何不吭?因為這是一個大坑。
沒有俄羅斯跟伊朗的攪局,恐怖份子掀不起風浪。之所以這些年阿拉伯諸國會讓局面這麼亂,說穿了就是背後有人,你不能動手太大力。俄羅斯抽手,伊朗獨木難支,恐怖份子被清剿是理所當然的。哈瑪斯只有主動先攻,跟被迫還手兩條路,而選了前者,還是最蠢、最落人口實的人質特攻。
那烏克蘭贏了嗎?沒有,一樣輸很慘,一兩代年輕男性付出重大犧牲,人口的斷代可以對照越戰的越南男性,各種後遺症都會漸漸出現。喪失重要工業區,港口僅剩一個,戰後的生產難以恢復,俄羅斯如果要花二十年恢復,烏克蘭可能是四十年,除非有另一個馬歇爾計畫。
大戰略上,俄羅斯掉出區域霸權,連區域強權都快維持不住,烏克蘭也沒能脫離強權威脅。你來跟我說,誰贏了?
歐洲跟北約也沒贏,因為戰略的真空,北約整體沒有透過經濟與軍事的介入加以填補。要不就是讓俄國重新控制,再不然就是西方要介入,但很妙的是,俄國沒有多餘心力重掌烏克蘭,西方的歐洲主要國家沒有準備要介入。
很莫名其妙,都要看美國。烏克蘭明明不屬於美國的核心利益,怎麼搞成是新聖戰戰場。
美國有贏嗎?也沒有。在大戰略的格局上,除非美國有打算介入烏克蘭,或是扶植東歐某些國家介入,不然這利益是獲得不了的。你不能說俄國衰退等於美國獲利,這連動關係太薄弱。
但如果我們放在戰場角度,那的確是有勝有負,各種武器的應用,戰術的實踐,雙方各有輸贏。你要硬說誰贏得多,誰又贏的少,沒太大意義,烏克蘭是要靠戰術勝利累積戰略優勢,俄羅斯則是用戰略壓迫獲取戰場優勢。
因為兩國的基本目標不同,俄羅斯目標是勢力圈擴大,烏克蘭是對抗滅國之戰。不同目標,就不能用同一戰果去判斷輸贏,不然初期的基輔之戰,烏克蘭損失可不小,整體來說多於俄軍,但以血肉換得俄軍撤退,這算戰術勝利?
放到地理格局上,克里米亞的安全依附著烏克蘭南方赫爾松州,不知道還有多少人知道輸水管路這回事。如果俄軍最終無法切下扎波羅熱以南的聶伯河東岸,那克里米亞就不能獲得保障,對俄羅斯來說要維持黑海優勢,成本會高到難以忍受。
停火不是簽約停戰,雙方還有敵意下,會有一個對峙線,以及一個停火區。從對峙線算起,上百公里內大概都是不能發展的區域,太過危險了,現代火炮轟兩下就沒了。這也代表著,無論是俄烏哪一方,都不能大量啟用烏東的工業生產,只有農礦業等比較基礎,不受工業影響的產業可以做。
那這對兩國來說,誰又贏了?
如果對你來說,戰場上多打爆兩台戰車,多宰了一百士兵,就是重大勝利,那你贏了,隨你高興。
美國支援烏克蘭,一直都是物資、情報援助,沒有直接下場,這跟伊拉克、阿富汗是完全不同的情況。而烏克蘭始終不是美國的核心利益,不然各位說說,烏克蘭週邊國家,哪個美國駐軍、基地是比日本多的?
如果你要往戰後看,可以看的可多了,現在我們都叫做資訊缺乏,川普放個消息,新聞講一下,就在那吵半天,實際上是否如此還不曉得。而且事情不是只有單方面可以想,假設前幾天說的烏克蘭稀土礦換援助是真的,但現狀的稀土礦好像都很東邊欸?那為了保證開採,我們能不能假設,美國會藉此直接伸手進去?如果伸了,俄國又會怎麼反應?
就不知道,大家都在猜,為了猜在那邊吵架,何苦。
===================
先不提連動到東亞,更加複雜。
因為戰爭,俄系武器到底用那些零組件,幾乎都被揭露出來,連我都知道的事情,情報單位只會知道更多。那麼有沒有可能是曲線救國,美國想要從其他地方更輕易的削弱俄國勢力?天曉得。
資金是會流動的,打仗靠的是錢,資源也是依靠全球貿易網路在動。川普緊盯金磚國家,說會關稅制裁其他貨幣體系,目的很明顯了,只要你跟美金體系掛勾,就注定在市場上,你不能違背美國市場的運作邏輯。
這會導致,現在所謂的獨裁者聯盟,本質上非常脆弱,無法形成內循環,那些援助不援助的,等於都是被美國掐在手上。差別是美國主事者,有沒有意識到,或有意願想去處理,而不是無法解決。
__________________

「我們是小國小民,但我們是好國好民」-----鄭南榕
現役活動裝備:
Nikon D750 Lens 85 1.8D + Tamron 16-300 VC + 50 1.8D + 24 2.8D + 70-300 VR + 28-50。

噗浪
舊 2025-02-18, 02:12 PM #576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不當的字眼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