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 Member
您的住址: 台北市有點東又不是很東的文教區
文章: 348
|
館長在水管影片圖卡上,上了這幾個大大的字:民進黨就是中共
這就是這幾年最流行的反標籤抹黑法:把對方對抗的東西貼到他身上
比如對抗俄國侵略的澤聯斯基被貼標籤是"納粹"
比如對抗共產黨的民進黨被罵是"綠共"
這種手法有效,可以歸咎幾個不同領域的理論
⛔1. 心理學:投射效應(Projection)
概念:投射效應是指個體將自己的情緒、動機或行為特徵歸因到他人身上,以減輕自身的心理壓力。
舉例:當某個親中勢力害怕被貼上「親共」標籤時,他們可能會先發制人,把這個標籤強加到對手(如民進黨)身上,以轉移公眾對自己親中立場的注意力。
效果:這讓原本的指控變得模糊,甚至會讓受害方陷入「防守」狀態,失去主動話語權。
⛔2. 傳播學:假新聞與「大謊言技巧」(Big Lie Technique)
概念:「大謊言」是納粹宣傳部長戈培爾使用的一種策略,核心思想是:「謊言如果夠大、夠荒謬,並且被重複足夠多次,大眾就會開始相信它。」
舉例:親中勢力不斷重複「民進黨就是中共」的說法,即使事實上不符合邏輯,但如果輿論場上此種論述充斥,部分人就會開始懷疑或接受。
效果:透過重複錯誤資訊,讓目標群體的認知產生偏誤,削弱對手的政治正當性。
⛔3. 政治學:「污名化戰略」(Stigmatization Strategy)
概念:「污名化」是一種常見的政治操作手段,透過對手本來最引以為傲的價值觀來攻擊他,使其喪失話語權。
舉例:民進黨長期以「反共」立場自居,親中勢力反而指控民進黨「才是中共」,這會讓民進黨陷入辯解與防守,而非主導議題。
效果:此舉可讓真正的親中勢力淡化自身形象,轉移公眾視線,甚至讓部分中間選民產生疑惑,削弱對民進黨的支持。
⛔4. 社會心理學:「雙重束縛」(Double Bind)
概念:「雙重束縛」是一種心理操控策略,透過設計矛盾敘述,使受害者無論如何回應都顯得不利。
舉例:若民進黨強烈否認「是中共」,可能會被進一步攻擊:「為何你如此害怕這個標籤?」若民進黨不回應,則可能會被解讀為默認。
效果:讓對手陷入兩難,無法有效應對攻擊,削弱支持者信心。
⛔5. 行為經濟學:「認知失調」(Cognitive Dissonance)
概念:當人們面對與自身信念相衝突的訊息時,會感到不適,並試圖調整自己的態度來降低不適感。
舉例:原本反共的人,若不斷接收到「民進黨是中共」的資訊,可能會開始調整認知,降低對民進黨的支持,以減少內心的不適感。
效果:透過不斷製造矛盾訊息,讓民眾對於「誰才是反共」感到混亂,從而動搖原本的政治信念。
======================================
結論:這種「把對手對抗的東西貼到他身上」的策略有效,是因為它結合了心理學(投射效應、認知失調)、傳播學(大謊言技巧)、政治學(污名化戰略)與社會心理學(雙重束縛)等多種手法。
其核心目標是混淆敵我認知、讓對手陷入防守、削弱支持者的信念,最終達到政治鬥爭的目的。
短短一句就這麼毒,沒唸書的館長怎會這麼厲害呢?
我猜是背後有人....
__________________
「我們是小國小民,但我們是好國好民」-----鄭南榕
現役活動裝備:
Nikon D750 Lens 85 1.8D + Tamron 16-300 VC + 50 1.8D + 24 2.8D + 70-300 VR + 28-50。
噗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