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ior Member
|
多數人還是著重於貨幣經濟, 資本主義, 貿易等理論為主; 但其實問題比這些廣泛.
以製造業來說, 雖然頂端就是如此小, 但基本生產對應基本生活所需, 從食品/物品到藥品.
對岸如果開始計劃經濟, 我就打個比方好了, 他們真的可以做到國家健保而且照顧所有人.
=> 因為以上每一個都能夠產能充足.
這裡而言, 重點就不是通縮; 日本的通縮是一邊貨幣擴張, 一邊通縮, 增加債務但無效.
對岸"如果"真的想試試看有沒有其它的通縮方法, 維持貨幣價值以及債務大小.
=> 那我覺得是另一類的經濟躺平, 其實... 真說不定只要熬過前期的資產縮水就好?
這沒人知道的, 除了日本沒有一個是長期通縮, 而日本房地產以及大宗商品, 過去很便宜.
===
我用"如果"
個人沒有在社會打滾? 不曉得有時候主管還是會反問一些看起來很明顯的句子?
"XX有何不好?" "為何不試試看?" "你確定嗎?"
1. 對岸習是否真有講這個, 我其實挺懷疑樓主新聞的說法, 有位網友說出疑點了.
2. 即使真的說了, 他們做的依然是刺激消費, 那就等於只是說說, 問問, 這罪惡是?
3. 諸位就確定歐美作法的真的有效? 那不過是歷來方案, 但不一定是唯一解.
最近阿根廷還是什麼的休克療法, 大幅度縮減政府干預, 似乎是真的有效.
而不是擴張的帳面數據好看, 這裡接到我下一個提問, 幾位網友, 擴張真好?
1. 擴張有解決貧富差距?
2. 擴張有提升真實生產力? 不是以金額計算生產力, 而是以數量計算.
3. 擴張有改善社會問題? 教育問題? 提升社會福利? 醫療等需求?
那舉例一個國家或例子吧~ 不要純粹金額好看的, 要實質的.
不然一坨大便賣一億就是經融數據好看了, 但完全沒意義.
===
最後我提出一個大膽的人類未來可能, 回到其實製造業已經足以滿足基本生活需求.
食衣住行醫療, 其實都可以用很便宜的價格, 保障幾乎(除了超級重症患者)生活條件.
那... 新的經濟是什麼? 追求要通膨還是通縮? 還是根本不重要?
我並不認為這是幻想, 問題不再於科技, 問題在於人性 (還記得老鼠烏托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