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LeeMichael
New Member
 
LeeMichael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Jul 2022
文章: 2
學歷越高或就讀名校是否越沒有同理心?

在現代社會中,高學歷和名校畢業生常被視為成功的象徵,甚至被捧上「人生贏家」的地位。然而,是否擁有高學歷或名校背景的人,在同理心方面往往有所欠缺?這個問題真的讓人忍不住深思與疑惑。

研究顯示,高等教育可以提升個人的知識深度和邏輯思維,但它的另一面,可能也帶來一些令人擔憂的影響。有些人在追求卓越和競爭成功的過程中,逐漸變得過於功利化,專注於個人成就,卻忽視了他人的感受與需求。此外,名校的高壓競爭環境,常常讓人強化「輸不起」的價值觀,甚至將同理心視為一種「軟弱」的表現。

我不得不說,我遇到過不少來自台大、建中或北一女的人,他們的確非常聰明,但每次跟他們討論社會議題時,卻讓我感到一種說不出的冷漠。例如,我曾經和一位台大法律研究所畢業的朋友討論廢死問題。他滔滔不絕地分析死刑在法律上的缺陷,引用一堆研究來說明死刑的無效性,但卻絲毫不提死者家屬的痛苦與心情。這樣的討論,難道不讓人覺得太過理性、缺乏人情味嗎?

還有一次,我和一位國立大學畢業的朋友聊到社會福利問題。她說現行制度其實已經能在某些方面幫助弱勢族群,還提到很多數據和案例,聽起來很有道理,但她完全沒有提到那些受苦的人需要更多支持的情感面。她的態度彷彿那些人只是制度中的「數字」,不值得額外的同情與幫助。這樣的冷靜分析,真的讓人心寒。

為什麼有些高學歷、名校背景的人,常給人一種「只講理,不講情」的印象?這是教育體制的問題,還是成長環境的影響?我們是否應該重新審視高等教育對人性的培養?

這些疑問,值得我們每個人好好思考,也希望大家能分享自己的看法。你是否也有類似的觀察?學歷與同理心之間,究竟有沒有某種微妙的關聯?
     
      
舊 2024-12-29, 10:23 AM #1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LeeMichael現在在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