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關將近,多注意家中長輩,自己愛貪被詐騙就摸摸鼻子認了吧,別再一哭二鬧三上吊
台灣人每天被詐騙4億元,七成在臉書被騙 為何打詐愈打愈多?
台灣平均每天被騙4億台幣,七成財損都來自臉書,政府做了什麼?詐騙廣告漫天飛,實名制有解嗎?
https://www.cw.com.tw/article/5133305
今年11月,台北內湖一對母女因透過臉書(Facebook)接觸到假冒網紅「柴鼠兄弟」的****,被詐騙走1200萬元,之後疑又遭員警冷言冷語,承受不了壓力離世。
為逝者致哀的同時,社會大眾更想知道的是,詐騙為何愈打愈嚴重?為何社群平台上,還是有層出不窮的假名人、假****?
臉書連兩年成詐騙接觸率最高社群平台
歸根究底,主要是社群平台源源不絕的詐騙廣告所致。
全球反詐騙聯盟GASA今年最新調查,去年近五成五民眾透過社群平台接觸詐騙,已超越簡訊,躍升為第二大詐騙管道(第一為電話,六成),增幅是各管道最高。
調查也顯示,
臉書已連續兩年名列詐騙接觸率最高的社群媒介,有超過六成的民眾都曾在上面遇過詐騙。
「現在比較麻煩的是Meta,」數位發展部長黃彥男接受《天下》專訪時,不諱言地點名。
他發現,刑事局每天公告的詐騙財損平均4億元,有六至七成是透過臉書****被騙走,以投資詐騙和假冒名人為大宗。
在內湖母女被騙錢的7月,警方接獲通報的詐騙廣告,有97.9%來自Meta,其次是Google佔2.1%。
但當黃彥男要求Meta下架詐騙廣告時,對方卻往往遲至兩、三天後才下架。Meta給數發部的解釋是,因為技術團隊在美國,台灣在白天通報詐騙,美國已經是晚上,人員下班,要明天才能處理。
「所以週末詐騙廣告特別多,因為週末美國不上班,」黃彥男苦笑,由於****在臉書上是透過點擊次數賺取利潤,掛愈久、Meta賺愈多,可能也是Meta消極處理的原因之一。
詐騙「養、套、殺」,Line也受害
現在最常見的網路詐騙形式之一,就是
引誘用戶在臉書點擊偽冒名人的詐騙廣告,引導至Line群組,再「養、套、殺」,以投資名目要求匯款。
「Line在這條產業鏈之中,完全沒賺到錢,」Line台灣公共事務部副總經理林若凡無奈地說。
原因在於,廣告主要在Line上架****,全都要經過人工審核,從數發部通報系統上路以來,Line從來沒有任何一則廣告被通報下架。
但Line卻因此多了很多詐騙帳號。Line資安團隊早在去年3月就發現這條詐騙產業鏈,許多用戶透過Meta、YouTube廣告,加了許多冒用名人的個人帳戶為好友。
為此,Line資安團隊利用程式爬蟲,掃描兩大平台的詐騙廣告,以及其連結的Line帳號,再以人工審核的方式予以停權。
截至今年10月,下架了1萬1451個帳號。
「別的平台可以守得更嚴格的話,我們要防守的力氣也比較小,」林若凡坦言。
主管社群平台的數發部,目前靠3支箭打擊詐騙廣告。
第一支是提供民眾在「網路詐騙通報查詢網app」檢舉,第二支靠AI程式主動掃描、辨識。經通報警方、金管會、被假冒的名人後,一旦確認是詐騙,就會要求平台下架該****。
根據數發部統計,在數發部5月甫啟用詐騙通報查詢網app時,詐騙廣告單週高達8萬多件,到了12月第一週,下降至只剩下7000件。
不過,
目前165反詐騙諮詢專線通報的詐騙財損金額仍沒有明顯減少,每月仍在110至138億元之間。
「詐騙集團產生一個詐騙廣告,只要5秒鐘,數量永遠不可能變0,」黃彥男坦承,詐團也一直在變換方式,投資****受管制後,就改刊登名人贈書****,要想加強防堵,必須搭配使用第三支箭:廣告實名制。
****實名制明年元旦上路
今年7月三讀的「詐欺犯罪危害防制條例」規定,網路****平台業者刊登或推播****時,必須在廣告中揭露委託刊播者和出資者,揭露資訊包括自然人身分證登載姓名,或是法人機構名稱及所在地。
法規也有嚴厲罰則。
數位平台必須在台設立代表人,遇到詐騙廣告也要24小時內下架,並停權該帳號。若違反,最高可開罰1億元。
目前只有英國、澳洲針對金融投資類型的****要求實名制,以及歐盟針對政治廣告也要求揭露出資者,
台灣將此延伸至非金融、非政治廣告,是全球首創。
數發部預計明年元旦開始執法,第一波先列管Google、Line、Meta與TikTok等4個用戶最多的平台。目前Google、Line都已做到****實名制,Meta則承諾在明年1月30日前完成。
黃彥男解釋,
實名制的最終目的是「回溯」,假如詐團刊登詐騙廣告,檢警能透過他留下的電子簽章、FIDO認證等循線追人,這對詐騙集團有嚇阻效果。
****實名制的兩大落實難題
然而,實名制還未上路,就引來兩大質疑。
首先是實名制能否落實。
2023年「證券投資信託及顧問法」修法後,平台刊登投資****已須採實名制。
但信任服務商Gogolook觀察,以臉書、Instagram為例,今年8月起雖然已有實名制,但這些****揭露的出資公司,要不已經解散、不然就是根本找不到,並沒有達到當初遏止詐騙廣告的目的。
舉例來說,數則刊登者名為「股市達人」、「Ettoday財經雲」、「飆股名師朱家泓」的****,出資者為BIGBAKER LLC、費思特有限公司,內容是提供領取免費的K線教學、航空股明牌、碳權概念股。但大頭照用的卻是元大金控的logo。
然而這家BIGBAKER LLC的網站架設在美國,從簡陋的官網中完全看不出公司經營什麼業務;而費思特有限公司雖設立在台中,但已經解散。
第二,是絕大部份的詐騙廣告其實來自海外。根據刑事局打擊詐欺犯罪中心股長王濟估計,海外詐騙廣告佔整體至少八成。
「外國的帳號,刊登了一則本國金融業的****,一看就知道是假的啊,」每天都在看數以千計的詐騙廣告的王濟憤慨地說。
然而因為
台灣的國際地位特殊,司法互助的國家、地區有限,許多境外的詐騙罪犯逍遙法外,「人都抓不回來,裁罰怎麼罰?」中央警察大學行政警察學系教授許福生認為,數發部對於實名制「有點太樂觀。」
對此黃彥男說,會持續觀察實名制是否能有效嚇阻詐騙廣告,若3至6個月內,沒有明顯改善,數發部還可以再修子法,收緊海外****刊登。
如何收緊?黃彥男舉例,像是要求平台業者,海外****刊登者必須透台灣本土的自然人、廣告代理商,才能向台灣投放****。
有效打詐,社群平台一起做
回到最大問題根源Meta。黃彥男認為,以實名制為例,Meta早就有認證的技術,也就是名人帳號常見的藍勾勾,只是不用在廣告上。
「過去他們利用法律漏洞,最大化****收益,這是不好的,」他說。
本刊去信Meta全球媒體信箱,詢問未來如何防範詐騙廣告,但至截稿前未獲回應。
黃彥男宣示,若明年1月底後,還有人因為詐騙廣告在臉書上被騙,「我一定會罰。」
其實社群平台能做的還很多,只是願意與否。
像是
Line今年11月開發了帳號停權自動化機制,未來從警政署、地檢署、調查局等各處檢舉Line帳號,都由機器人自動審核。
上路第一個月,就下架2000個偽冒帳號,除了比原本人工快上許多,正確率更是100%。
林若凡說,這套由Line台灣團隊開發的系統,印尼、泰國分公司以及日本總公司,也都希望導入。
「台灣的詐騙手法走得很前面,反詐手段也應該如此,」林若凡說。
打擊詐騙廣告,台灣在法制上已經走在前端,然而法制永遠跟不上趨勢,大型平台必須擔起責任,主動提出解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