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LDSKINGII
Major Member
 

加入日期: May 2021
文章: 220
Q:那中華職業棒球聯盟各球隊的收入來源比例呢?

A:中華職業棒球聯盟(CPBL)各球隊的收入來源比例,與 MLB 相比有很大的不同,主要是因為市場規模較小、商業化程度較低,以及球隊多由企業母公司支援。以下是根據 CPBL 的經營模式和公開資料,估算的收入來源比例:

CPBL 球隊平均收入來源比例

1. 票房收入:約 30-40%
• 包括門票銷售、季票、VIP 包廂,以及比賽現場相關收入(如停車費)。由於現場觀眾是 CPBL 收入的主要來源,票房占比相對較高。
2. 球場相關收入:約 20-30%
• 餐飲、周邊商品銷售(例如球衣、球帽、紀念品)。
• 球場活動收入:球場出租給其他用途,如音樂會、商業活動等。
3. 商業贊助:約 20-30%
• 球隊的主要收入之一,包括球衣****、球場冠名權、企業合作贊助等。例如,統一獅與統一企業的品牌聯動,是母公司支援球隊的重要方式。
4. 媒體轉播收入:約 10-20%
• 包括電視轉播、網路直播平台(如 ELEVEN SPORTS、LINE TV)的轉播權收入。相較於 MLB,CPBL 的媒體轉播收入占比較低,主要因為市場規模較小,但近年有逐漸增加的趨勢。
5. 聯盟分潤和其他收入:約 5-10%
• 包括聯盟商業活動分潤(如明星賽、季後賽分潤),以及母公司補助和其他創收途徑。

大市場與小市場球隊的差異

大市場球隊(如中信兄弟、味全龍):

• 票房與贊助收入較高:在台中(中信兄弟)和新竹(味全龍)等地有較穩定的球迷基礎,能吸引更多觀眾和贊助商。
• 品牌價值高:如中信兄弟隊透過母公司中信金控的強大資源,能吸引高端贊助,並且有跨產業的品牌整合優勢。

小市場球隊(如富邦悍將、樂天桃猿):

• 母公司支援重要:小市場球隊更依賴母公司提供資金支持。例如,富邦悍將的財務支援來自富邦集團,樂天桃猿則依賴母公司樂天的品牌與資金。
• 地方票房壓力較大:在觀眾基數較少的地區,票房收入可能無法完全支撐球隊運作。

收入來源的挑戰

1. 媒體收入偏低:雖然近年 CPBL 開始探索國際串流市場,但媒體收入仍遠不及 MLB 和其他國際聯盟。
2. 票房依賴度高:球隊過於依賴現場觀眾收入,受經濟環境和球迷熱度影響較大。
3. 母公司支援佔比過高:許多球隊需要母公司提供額外資金支撐運作,這使得部分球隊的財務自主性較低。

結論

在 CPBL 中,票房收入和商業贊助是球隊的兩大收入來源,分別占 30-40% 和 20-30%。然而,與 MLB 相比,媒體轉播收入比例偏低,而母公司支援在小市場球隊中特別重要。未來,隨著媒體轉播和數位收入的成長,CPBL 有機會進一步多元化收入來源,減少對母公司的依賴。

沒有啦啦隊
舊 2024-12-03, 09:19 AM #1019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LDSKINGII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