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974年,台鐵就執行了「#發展建築超級鐵路專題研究」,
計畫執行約6年,到1981年出版簡報,規劃新建路線花費約845億元,
由於當時世界上的高速鐵路僅有新幹線,包含土建與機電的規格,
幾乎照搬新幹線設計。
研究結論認為具可行性,但當時政府因中山高速公路甫竣工通車,
認為長、短途公路運輸均已獲大幅改善,因此未積極續予推動興建高速鐵路。
在這個版本中,高雄段的走法很有趣,是從鳳山沿鐵路路廊彎進來,
也就是在高雄鳳山間,台鐵與「超鐵」是上下行反向的。
這個設計是因為規劃路線(山線)要走人口密度低的區域,
因此比較貼近國10-市道183的路廊。但這樣也表示超鐵就以高雄為終端,
不會再往屏東段延伸。
再往北看,超鐵規劃的路段都比人口密集區再偏東一點,
但距離各城市車站的距離都還是比現有高鐵路線近。
另外此路線行經南投中興新村,顯示當時省府的重要性。
超鐵另外還規劃沿海的替代路線,由於效益偏低並非優先路廊。
值得一提的是,1970年代大約也是北高捷運規劃期,但均大幅拖延,
遲遲未興建。在政府當時較重視公路運輸下,
台鐵競爭力滑落,財政日益困難,台灣不論都會區或都會間運輸品質日益惡化。
那個由蔣經國執政傳說中美好的1980年代,在民間經濟暢旺下,
令人意外的居然也是台灣基礎建設投資比率最低,而軌道建設更是陷入黑暗期的年代。
直到1987年,為改善西部走廊長程運輸服務水準,配合各都會區捷運系統計畫,
以構成完整大眾運輸網路,行政院才在1987年重啟高鐵規劃,
此時台鐵體質已從盈轉虧,失去主動權,改由交通部運研所辦理,
並揚棄日系規劃由美國顧問公司操刀。
隨著時間過去,都會區土地徵收難度提高許多,使高鐵預算上升到5000億以上。
未能趁1970年代將高鐵興建、台鐵改善與都會捷運系統等長、中、短程軌道運
輸整合規劃,也開啟了後續半世紀計畫紛亂,介面不一致的後果。
更糟糕的是私人運具使用已經凌駕公共運輸,也造成現今的許多交通問題。
https://scontent.ftpe9-1.fna.fbcdn....KKQ&oe=671FCDB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