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LDSKINGII
Major Member
 

加入日期: May 2021
文章: 216
搞爛台電不夠爛,繼續搞爛其他泛官股民營公司

糟糕,上得了車,下不了車,股民要被迫當韭民,不,是全民一起當韭菜割

https://www.cw.com.tw/article/5132366

獨家》離岸風電為何找中鋼、中華電信解套?被迫吞下售電平台始末解析

台灣企業對綠電需求孔急,但離岸風場開發融資卻受阻。經濟部想「奇招」,邀中鋼、中華電信成立售電公司當中盤商,希望讓風場順利「輸血」,讓更多企業買到綠電。這等同把開發商應承擔的風險轉嫁全民、近200萬名小股東的身上,這可能有什麼風險?綠電會變更便宜還是更貴?

東北季風來臨,台灣海峽上的離岸風機進入發電高峰期。台灣離岸風電裝置容量已達3GW(百萬瓩),兩年後的目標是將近倍增,但如今前途未卜。

因為離岸風電這兩年進入深水區。原因包括疫情與烏俄戰爭造成的供應鏈挑戰、全球通膨;以及台灣的風電零組件國產化政策,帶來成本和交期的不確定性。

今年4月,《天下》報導1度要價將近6元台幣的離岸風電,連台積電都買不下去。

去年8月,儘管5家參與3-1期離岸風電的開發商都簽了行政契約,但目前僅一家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CIP)的渢妙風場,外傳已簽下八成售電合約,而其他4個風場尚無綠電買家,因此仍停擺觀望。

也就是說,這4座共計裝置容量超過1.8GW的風場,每年發電量直逼核三廠一座機組的綠電,原本預計2027年要上線,目前卻在看守狀態。

但頭已洗一半,科技大廠要綠電,急如星火,台灣甚至還因國產化政策被歐盟告上WTO,離岸風電如何走下去?(延伸閱讀:台灣離岸風電國產化被歐盟告上WTO 綠能政策要轉彎了?)

泛官股售電公司,盼幫風場融資解套

最新消息是,經濟部規劃在11月初成立官股售電公司,股東包括中鋼與中華電信、港務公司等泛官股公司。

經濟部回應《天下》詢問,證明確有其事,「綠電統購分銷機制是類似『綠電好市多』的概念,把大量、多年期的綠電,購買一定比例後,再以少量、短年期方式賣出,提供產業購買彈性。」

最大好處是讓離岸風場,可以順利取得融資,繼續蓋下去。

主要原因在於,像台積電這樣綠電需求量大、時間長,信評又好的優質大型購電戶,在台灣可說絕無僅有。絕大多數企業,公司規模及信評都不如台積電。

如今,泛官股售電公司,會承諾先把大量綠電買下來,日後再分銷。因為這些泛官股公司掛了保證,銀行就願意借錢,讓風電開發商解套。

金融機構會買單嗎?

惠譽信評台灣分公司總經理陳岡芷認為,泛官股綠電購售電平台的確可能有助離岸風電開發商更順利獲得融資。

「從信用評等角度來看,有政府支持可能會降低專案的風險,」她說,然而,對融資順暢性的實際影響,還需視具體的平台條款、政府支持程度,以及經濟和監管環境而定。

根據惠譽評等資料,中鋼今年4月的信評等級為「AA」,並指出台灣政府對中鋼的決策及監督權、支援先例與支援動機都很強。簡單來說,中鋼在投資評等機構眼中是「倒不了」。

中鋼憂心風險高,已抗拒兩年多

正因如此,經濟部這步已佈局了很久。

根據《天下》取得獨家消息指出,兩年前,經濟部就已請中鋼研議轉投資成立「再生能源售電業」。

然而,中鋼也抗拒了兩年。

兩年前,中鋼就明確表達「無意願」。首要原因是,售電並非中鋼主業,況且也還不知道電力取得來源及銷售對象會是誰,國內相關產業的綠電需求也尚未明確,「難以估算投入規模及效益。」

這算是讓經濟部碰了軟釘子。但離岸風電3-1期的挑戰並未解決,台灣對綠電的需求,也是只增不減。

經濟部當下的燃眉之急,是要讓風場能繼續蓋下去。

到了今年5月初,經濟部又發了一紙公文請中鋼評估「是否願意參與經濟部擬成立的『泛官股售電業』」。

但中鋼仍持保留態度,回覆說對於綠電商業模式仍需摸索學習,接下來這句話才是重點:「要視實際狀況與公司整體財務狀況及發展考量而定。」

近年鋼鐵業的發展路上,可說滿布荊棘。中國鋼鐵產能過剩,正在向全球輸出通縮,全球景氣與鋼市需求萎靡不振,鋼鐵業又面臨減碳壓力,必須大量投資。中鋼前董事長翁朝棟在去年給同仁的親筆信中明講,「中鋼今年營運恐面對建廠以來最大挑戰」。今年中鋼9月營收來到20個月新低,中鋼人無不戰戰兢兢。

但看來,不論中鋼意願如何,這計劃都已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5月下旬,經濟部召開「泛官股售電公司籌備研商」會議,甚至傳出經濟部原本希望中鋼能當持股四成以上的大股東。

中鋼繼續發難,提出數項不願參與售電公司的理由,包括「恐打亂現有售電市場並與民爭利」,以及「大量投入綠電將影響中鋼實現2050淨零目標」等。

然而,中鋼仍未把話說死,表示「願意持續參與本案評估」,並希望「持股比例不超過10%」。

一位中鋼前高階主管透露,主要是因為,如果中鋼在售電公司持股超過20%,預算就必須受立法院監督,並且將納入合併報表,對中鋼財務影響巨大。

中鋼會變成下一個台電?

中鋼尤其憂心,參與售電公司,恐怕讓中鋼負債大幅增加。依政府規劃,售電公司將統購包銷25年容量約40億度電,總金額至少5500億元。

中鋼擔心,若主導售電公司,將讓中鋼或有負債大幅增加,「最糟情況下,中鋼的信用評等恐跌落至垃圾等級,無法發行無擔保公司債。」

它們更焦慮的,是怕在政策壓力下,中鋼被迫「犧牲小我、完成大我」。也就是買下綠電後,「若無法有效轉售綠電予其他廠商,或因為政策需求,以低於成本價出售,恐造成鉅額虧損。」

但經濟部猶如急行軍。在6月11日,多家媒體報導,經濟部將設泛官股售電平台,規劃由中鋼擔任統購分銷。

中鋼此時,已心知肚明抗拒無效。

在7月給經濟部的回函中,中鋼直陳憂心:「恐對公司永續經營發展造成巨大傷害,難以向員工及百萬名股東交代。」

中鋼已經民營化,不是只有官股,而是有近萬名員工,股東人數約130萬人,是台灣股東人數次高的個股企業,僅次於台積電。中華電信股東也有30萬人。

但經濟部是中鋼最大股東,佔20%股份;交通部更佔中華電信持股高達35%,泛官股售電公司,在政府主導下,已勢在必行。

但就連能源業界也有不少人擔憂,倘若在政策壓力下,售電公司「高買低賣」造成虧損,損失的恐怕會是近200萬名股東的權益。


翁朝棟:盼中鋼賣綠電能獲利

對於這些焦慮,翁朝棟則是樂觀看待。

他認為,鋼鐵業低迷,切進綠電售電業不失為一著活棋,「這可能是中鋼未來新的成長動能,也符合數位與低碳的雙軸轉型方向,」因為未來企業對綠電的需求將愈來愈高,企業將更有誘因購買綠電。

但翁朝棟提醒,希望售電公司要有良好配套,讓售電業務能確實為中鋼公司帶來獲利。

經濟部強調,「這是一種新商業模式,有很多民間企業想參與,不會有高買低賣的情況。」

不過,如果不會高買低賣,那就表示目前1度開價已近6元的離岸風電,在經過了售電公司這一手之後,零售價格理應只會更高,而不會更低。

為了執行國產化政策,台灣離岸風電價格居高不下的問題,並不會因為售電平台這一手,綠電就能降價。目前,政府對此政策態度不明。

台電因為執行電力政策,近年大幅虧損,政府千億增資預算還卡在立法院。扯進與本業毫無關係的售電事業,中鋼與中華電信會不會變成下一個台電,令人擔憂。

這倒底是幫中鋼找到新成長動能,還是變成無視專業反對意見的「公司治理」惡例,端看風電政策後續配套。
舊 2024-10-22, 08:53 AM #2146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LDSKINGII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