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被告到脫褲全民買單了
https://www.cw.com.tw/article/5130912
每隔幾年,垃圾大戰就像舊片重播。但今年開了一個新戰場:SRF(Solid Recovered Fuel),中文全名固體再生燃料。
去年下半年,桃園科工園區三家SRF發電廠,包括可寧衛、台灣立方能源與日勝生投資的立疆,遭到觀音居民與民代抗爭。
這三廠是否能繼續興建,引發桃園市府與經濟部的攻防戰。
SRF案吵什麼?
SRF指的是從生活廢棄物或事業廢棄物中,分類出可燃燒的紙類、塑膠或纖維等物質,並經過均質化處理成為燃料,好處是可取代燃煤,在鍋爐或發電廠使用,減少碳排,還能減少廢棄�**`量,幫過載的焚化爐降低負擔。
這個在歐洲行之有年的廢棄物資源化模式,為何如今在台灣卻引發爭議?
問題癥結點,是這在台灣是全新模式,凡事起頭難。包括桃園市政府、SRF業者以及多位學者,都認為當初核准入園程序的確有瑕疵。
因為根據法規,電廠必須要做環評,但美商台灣立方與可寧衛都沒有經過環評程序,而是在2020年底經濟部兩次緊急專案會議後,透過經濟部一紙推薦函,桃園市政府立下但書後,才取得入園許可。
針對外界質疑政策不連貫,桃園經發局局長張誠受訪時則主張,桃園市其實從上任市長鄭文燦,到現在的張善政,都不歡迎SRF電廠入園,是因為經濟部主導下發了「推薦函」才勉為其難答應。但事到如今,經濟部已發了三次公文收回推薦,意味著當初核准入園的理由已不復存在。
國賠官司恐讓企業裹足不前
引發爭議後,經濟部去年11月卻發出澄清函,表示推薦公文沒有法律效益。換言之,桃園市政府可自己決定。「經濟部只是媒人,要不要結婚,由桃園市政府與廠商自行決定,」次長連錦漳回應,當初是為了推廣再生能源與創新的廢棄物處理方式。
如今雙方各執一詞,投資企業不排除對簿公堂、爭取國賠。根據了解,台灣立方能源背後的主要投資方美國基金 I Squared Capital,已準備好律師團嚴陣以待,為長期抗戰做準備。立方已投入30億,可寧衛廠房則已投資超過10億,都可能申請國賠。
曾任環保署副署長的環境律師詹順貴憂心,如果法律攻防最終導致業者投資損失,「那政府就要做好心理準備,」很可能面臨國家賠償問題。更嚴重的是,未來政府如果要招商引資,企業看到先例,也可能會裹足不前。
「這是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要承擔的,」張誠說,政府對人民的投資還是要有保護義務,「如果最終真的走到賠償,中央與地方應該好好坐下來談,」他表情略顯無奈地說。
之所以引起這麼大反彈,是因為近年在台灣各地新建的近50家SRF製造廠,有些品質良莠不齊,引發燃燒後可能產生戴奧辛的疑慮。
可見最讓一般民眾擔憂的問題,除了環評程序與溝通,其實還在原料端有沒有好好把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