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istanbul
這週有幾天00830下跌,猶豫了一下,就又錯過一直噴上去...難過阿。
之前獲利賣出後不少現金至今只有轉定存,以前常放心投資的標的也都噴上去了,
眼看科技股價一直噴,還是有點槌心肝。
唯一小小欣慰的是手上剩餘的電信跟金融股,這一週大漲不少,
帳面獲利正式突破60萬。按照過往的配息行情,預計還會再緩漲到5-6月,
若真如預期,今年獲利算是超標了,上半年可達淨利1.5M。就算今年不再進股市也夠了。
只是人總是貪心,看到科技股一直漲,之前花數週研究的美國大盤指數投資,感覺就是應該加碼,但也看到老美不少科技股的箽座都趁高點在賣股票,
會不會大筆押下去就變成未來10年的韭菜肥料,也是擔心。哀。煩惱阿,若有很優質的投資標的也可分享討論。
https://i.imgur.com/ZozSIVW.png
|
未來會不會成韭菜, 關鍵在於獲利, 每年能穩定賺10元的, 股價100一定容易達成, 本益比10倍是底, 就算突發事件跌破, 也必然會回到該有的股價.
長期獲利持續成長的, 本益比自然更高(反之亦然), 試著了解合理估算股票該有的價值, 與位於產業鏈的哪個環節, 會有助於思考.
台灣在這波AI與電動車的成長是2-3年受惠的, 而且很多公司都還未復甦, 機會相對是高的, 當然投資要花錢, 配息率就會低, 所以相對焦點就不是股息, 而是成長率與達成率.
如果沒把握, 就去定期定額買GG供應鏈的ETF, 等到2-3線公司宣布未來展望很好, 產能利用率接近滿載就全賣.
如要選逢低買進, 就試問自己, 過去能有幾次買在低點, 賣在高點. 命中率高, 就可試試.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沒把握的, 錢拿出一點, 做小規模測試, 知與行, 是兩件事.
優分析
林區
如果要存骨, 可以考慮華立, 材料供應商, 營收已回升, 隨著電子業復甦, 會逐步走升, 配息不錯, 本益比不高, 分一點小錢持續往下買, 我最早買的2020那張63元, 現在配5.2, 就接近8%了, 最貴2022的108四張, 雖然沒賺到價差, 但也領了兩次共12.9元股息, 足夠應付借貸的2%多利息, 短線是很難預估的, 但產業長線倒是容易判斷.
3010 華立 本益比河流圖
3010 華立 月營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