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春聯的由來
新春開始,第一件事便是貼門神、對聯。每當大年三十日(或二十九),家家戶戶紛紛上街購買春聯,
有雅興者自己也鋪紙潑墨揮春,將宅子里里外外的門戶裝點一新。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後來「桃符」逐漸演變為民間過年時的兩種習俗,一種是『貼門神』,另一種就是『貼春聯』)等。
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中國特有的文學形式。
春聯真正普及始於明代,與朱元璋的提倡有關。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髮美好願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
每逢春節,無論城市 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
春聯的種類比較多,依其使用場所,可分為門心、框對、橫披、春條、斗方等。
四、春聯的貼法
以人在門外向內看而言,房子的右邊為大、左邊為小,如有神明廳則更容易判斷,因為神明側為大邊、祖先牌位側為小邊。
春聯的組成為一橫幅(5字或7字)與兩直幅,橫幅貼門的上方,直幅分貼門之兩側,但需注意左右兩側勿貼錯,以免貽笑大方。
直幅之大小邊(即左右邊)的判斷可由其最下方一個字的平、上、去、入聲韻來判斷:
上聲(第三聲)、去聲(第四聲)、入聲(短促聲)者,貼於右邊(大邊)
平聲(第一聲、第二聲)者,則貼左邊(小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