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20 因一則協議,吐出80%市佔率!30多年前稱霸全球的日本,是如何輸掉晶片戰爭的?
1980年代的前五年,是日本半導體晶片企業的巔峰時刻。
矽谷的英特爾、AMD等科技企業,在半導體儲存領域被日本人窮追猛打,甚至被反超、
驅離王座,半導體晶片領域(當時以半導體記憶體為主流)成為日本企業的後花園。
矽谷的發展模式是,透過風險投資為新創公司注入資金;
新創公司在獲得資金後,進行一系列的技術創新並獲得市場,提升公司估值;
最後走向掛牌上市,風險資本在賣出股票獲利後退出 。
相較於美國, 日本的玩法則截然不同:集中力量辦大事 。
1974年,
日本政府批准「超大規模積體電路(俗稱半導體晶片)」計劃,
確立以趕超美國積體電路技術為目標。
隨後日本通產省(現為經濟產業省)組織日立、NEC、富士通、三菱和東芝等五家公司,
要求整合日本半導體人才與資源,藉此打破企業壁壘,促使企業互相合作,以提升日本半導體晶片的技術水準。
然而,日本的計劃也差一點夭折,各企業之間互相堤防、拆台,政府承諾投入的資金也遲遲不到位。
在這關鍵時刻,
日本半導體研究的開山鼻祖—— 垂井康夫 站了出來,他憑藉自身的威望,
將各懷心思的參與者聚合在一起。
1980年,日本攻下30%的半導體記憶體市場;
5年後,日本的市佔率超過50%,美國被狠狠甩在後面。
英特爾創辦人羅伯特.諾伊斯(Robert Noyce)哀嘆美國進入了「帝國衰落」的進程。
他斷言,若這種狀況持續下去,矽谷將成為廢墟。
直到1985年6月,SIA終於炮製出一個讓美國政府無法淡定的觀點,一舉扭轉局面。
SIA表示,
美國半導體產業削弱將為國家安全帶來重大風險 。
SIA先前歷經7年的遊說,政府卻總是回應:
美國是自由市場,公權力不應涉入企業的經營活動 。
然而,SIA的「國家安全說」一出,美國政府瞬間醍醐灌頂,立刻展現出驚人的高效率。
1986年的春天,日本被認定唯讀記憶體傾銷;
9月,《美日半導體協議》簽署,日本被要求開放半導體市場,
保證外國企業在5年內獲得20%的市佔率 。
此外,更對日本出口的3億美元晶片徵收100%的懲罰性關稅,並否決富士通收購仙童半導體。
美國的這波操作創下了兩個記錄:
第一次對盟友的經濟利益進行全球打擊;
第一次以國家安全為由,將貿易爭端從經濟學變成政治經濟學的議題 。
-----------
Make America Great Aga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