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15 當核能大國向綠能大國購電···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來,歐洲能源價格飆升。七月八日,歐洲議會將天然氣和核能納入歐盟的「永續金融分類法」,
讓相關的投資可以發行債券、優惠借款;天然氣一半來自俄羅斯的德國,除了向中東、南非尋求替代能源,
八月總理蕭茲也造訪挪威,確保更多的供應;
九月底德國官方宣布,原訂二○二二年底除役的三座機組中,兩座延役至少四個月。
本質上,歐盟只是將天然氣、核能比照綠能所享有的金融待遇,歐洲國家無一因此修改其能源政策。
換言之,歐盟是救急,而不是核能大抉擇的急轉彎,更不是昨非今是的熱情擁核。
台灣擁核人士,認為核能有兩大賣點:便宜、穩定。
法國核電廠歲修高峰時,會向德國買電;往年寒冬,法國也向德國買,但今年提早在夏天就向德國進口電力,
原因是去年底某些機組被核安單位強制整批停機檢修,加上高溫與旱象,部分電廠缺少
冷卻河水而暫停運轉。
法國重押核電,一旦系統性風險出現,衝擊將大於電力多元的德國
(二○二一年來源組成:40.9%再生能源、27.9%燃煤、15.3%天然氣,11.9%是核能)。
台灣能源政策可以很簡單:非核(
目前核能僅佔五點六%,取代不難);
天然氣、煤、原油等力求分散風險;
再生能源比重越高,台灣就越安全,套用經濟部次長曾文生受訪時的話,
畢竟沒有任何軍事行動,可以封鎖風、水、太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