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七嘴八舌異言堂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2)
- - 反問「通縮有何不好?」 習近平一句話挨諷:像極了晉惠帝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1211742)
|
---|
反問「通縮有何不好?」 習近平一句話挨諷:像極了晉惠帝
反問「通縮有何不好?」 習近平一句話挨諷:像極了晉惠帝
2024/12/27 07:31 陳麗珠/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中國經濟持續低迷更陷入通貨緊縮危機,中國智囊團向習近平等領導層提出警告,習近平卻反問「通縮有什麼不好?」,讓所有經濟學者震驚。經濟評論人士嘲諷,習近平此言像極了1700年前的晉惠帝。 日前《華爾街日報》報導指出,經濟學家擔心中國可能陷入價格下跌和需求疲軟的惡性循環,在一份提供給中國高層領導人的報告中提醒,如果不採取更緊急的措施提振經濟,中國可能會陷入螺旋式通貨緊縮,就像美國在大蕭條時期的遭遇一樣。 當時,習近平對此不為所動,還反問「通縮有什麽不好?大家難道不喜歡物價更便宜嗎?」,其態度令當場的決策人士不敢再提及通縮話題。 旅美經濟評論人士秦鵬表示,中國最高領導人不懂經濟學的常識,還反過來問「通貨緊縮不好嗎?」讓人震驚。他嘲諷習近平此言像極了1700年前的晉惠帝,當他接到報告「天下荒飢,百姓餓死」時,卻反問「何不食肉糜?」,即百姓挨餓時為什麼不吃肉粥。 秦鵬表示,按照經濟學的常識,適度通膨對經濟最有利,因為人們能感受到物價上漲,會去買東西,但沒生活壓力。通縮時期,物價不斷下降,大家就不著急買了,消費會下降,經濟會萎縮。 另外在生產端,出現通縮螺旋更可怕,因為商家都在拚命降低價格,都不賺錢就會裁員,也會降低工資,人們沒有錢更不敢消費。 |
所以是習近平的智囊團之中
有的是美國的人 然後把給習近平建議的反應 回報給美國知道? :shock: |
除非有它們開會影片放出來,不然看目前報導幾家覺得可能又是臆測這習惠帝會講什麼
他其實過去公開影片一些講話是不太在乎老百姓過怎樣 |
能閉關鎖國的話
通縮可能還真的沒啥不好 而中國大概是世界上最有資格閉關鎖國的國家 |
引用:
目前我是覺得不太可能閉關鎖國 不管是政府、企業、個人 大陸是對新科技接受度非常高的地區了 很多科技還是叛軍政府主動在推 可能也是清朝吃過落後的虧不想再吃 |
造成通縮的主因是市場需求不足,當市場需求減少時店家就要降價求售,
但成本掛在那邊不會動,降價代表店家利潤減少, 利潤減少只能裁員或是關店,失業率上升又進一步造成需求減少, 最後形成經濟體的死亡螺旋。 美國1929年的經濟大蕭條,就是經濟死亡螺旋的最好例子, 還有現在日本不敢隨意升息,就是怕通縮30年的經濟一不小心又打回原形, 所以各國央行不怕通膨,因為有很多方法可以來處理, 但通縮就很難解決,市場需求不是你大放水印鈔就會恢復。 |
引用:
說到市場需求不足 就想到這一兩個月大陸各省都在發消費券 什麼家電、手機都能拿補貼 甚至有人為了多拿一點補貼 跨好幾個省去買車的 真的有問「通縮有何不好?」 幹啥要補貼民眾消費? 補貼消費能助長通縮? :shock: 不懂 |
通縮就會餓死人
漥地人 先被餓死個6~8億人口 慶豐帝 立刻解決各種目前的問題 :laugh: :laugh: :laugh: 處理不了 窪地經濟發展問題 那就先處理 會造成各種社會動亂與.製造經濟問題的這些下等人 :stupefy: :stupefy: :stupefy: |
通縮過度壞處就是過剩生產力,降生產或是倒閉,投資減少
失業也會來,人民購買力是提高,不過沒工作或公司不賺錢或減產減薪,發不出薪水你也一樣沒錢買,會減少非必要花費。 循環下去就它們現在內卷,最後百業蕭條 最近發那消費卷給百姓,給企業增加貸款倒錢刺激股市,讓一些人解套有錢花或搞其他投資 都是避免那些惡性循環下去 |
透過消費刺激,由政府直接補貼!
台灣也有做過,沒甚麼特別! 至於通貨緊縮,在中國不算個事!!! 東西便宜了,如新能源汽車,真的賣不出! 可以給俄羅斯、甚至協調台灣立委,引入台灣! 鼓勵中資企業透過境外市場融資手段引入!! 引入香港資金 幾千億美元的活水,肯定可以讓中國經濟好轉!!! 不然台灣人也可以配合一下, 台灣如果一個人拿出100萬人民幣投資中國IPO 算500萬 親中 台灣人就好, 也是一大筆錢!! 證監會今年批准了113宗海外上市申請,它們幾乎平均分布在香港和紐約,前者為57宗,後者為56宗。但在獲批的赴紐約上市申請中,48宗集中在上半年,下半年僅有8宗。相比之下,赴港上市申請更均衡,上半年獲批32宗,下半年25宗。 從證監會的待審批申請數據來看,向香港轉移的趨勢預計將在明年進一步加速。在目前的113宗待審批申請中,81宗(約72%)為赴港上市申請,赴美申請僅29宗。有意思的是,還有3宗申請赴台灣上市,這種情況似乎是首次出現。值得一提的另一點是,一家礦業公司計劃在香港和哈薩克斯坦進行雙重上市,這似乎也是開了先例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6:09 P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