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七嘴八舌異言堂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2)
- - PCDVD股票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844339)
|
---|
引用:
我有買, 資金配置5%, 明年IC數量會增加, 而且能做高階封裝沒幾家, 產業規模變大對封裝這種看數量的會有利. 不過個人更推薦 京元電, 先進製程對測試時間需求更長, 明年是 IC數量會增加且測試時間需求也有機會增加, 相對更有機會. 這兩家現在本益比也低, 風險相對有限. |
引用:
沒蘋果賺, 但也不差. 與發哥相同, 目標開始放到手機以外. 高通 Qualcomm (QCOM) 財報分析2022 〈財報〉多元化策略見效 高通Q2營收締新高、財測亮眼 盤後漲逾6% |
引用:
高通 Q2 營收年增 41% 至 111.6 億美元,主要源自智慧手機處理器、數據機晶片,以及連接蜂巢式網絡 (cellular networks) 專利授權。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599/6275458 根據金融資訊業者路孚特(Refinitiv),蘋果整體第2季營收為973億美元,較上年成長8.6% 只比單季差9倍吧 https://news.cnyes.com/news/id/4861103 iPhone 營收:505.7 億美元 (年增 5.5%) vs. 478.8 億美元 Mac 營收:104.35 億美元 (年增 14.73%) vs. 92.5 億美元 iPad 營收:76.46 億美元 (年減 1.92%) vs. 71.4 億美元 其他產品營收 (含 AirPods 和 Apple Watch):88.06 億美元 (年增 12.37%) vs. 90.5 億美元 服務營收 (含 iCloud、Apple Music):198.21 億美元 (年增 17.28%) vs. 197.2 億美元 光服務營收 (含 iCloud、Apple Music):198.21 億美元就超過整個高通 所以Apple能把營收投入到研發的能量遠高於高通 說高通研發SOC不給力、搶台積電新製程/產能不給力、說安卓落後幾年 這都是有原因的,人家Apple跨足的產品線可多了,而且都能成為一方之霸 看看Mac、iPad、AirPods和Apple Watch營收就知道也很補 這也是Apple踢掉Intel自己搞PC、NB處理器的原因 有了已經製程領先的台積電,何必要去依賴別家晶片廠的設計跟製程? 所以一堆科技公司也都跳下來搞自研晶片,特斯拉、Google 這樣雖多了晶片研發費用,卻減少了拿別家晶片的成本 如果別家也是給台積電代工,代工抽一筆、晶片設計廠又被抽一筆 |
引用:
就因為被誤解成我出來看衰, 所以才解釋詳細一點, 像你說的, 思考過後其實大家都知道的. 美國真的有其特殊性, 而且看你企業母體規模, 甚至會有特別要求的門檻. (付得起錢~) 多數開設公司工廠, 講福利, 環境, 用電水回收, 或一些技術性問題. 但我有看過一個特別的, 要預先跟地方學府規劃在職進修, 這又是一個安排與開支(票). 等兌現的時候才能算入成本. 不過, 不好意思, 多說了, 這篇主要是講股價與技術前景, 而不是列表額外開支等話題. |
引用:
問題台積電美國廠佔整體產能比重很少 你關注那麼多有啥意義? 假設90%還是台灣生產,10%美國廠算多出來的 那10%經營得不好or成本很高,也不會影響原90%的營運 美國廠難的是建立完整生態、拉高產能,但應該不至於做到賠錢 別忘了,Intel跟三星在美國也有晶圓廠,人家能搞定,台積電未必不能 而且美國要求台積電赴美設廠,州政府還是有給予幫助 以台積電在國際上的話語權,多數國家會給台積電面子,比台灣政府還有用 去年疫苗就是台積電出力最有用,國際+台灣政府都不能無視 |
沒事沒事, 關注這個是因為這是這部分我就可以業內了 XD
只是指出南台灣, 日本, 美國, 這一個是最有可能輸血最多的. 有興趣投資(買股)的人可以列入參考, 資訊純屬中性. 應用看人性~ :laugh: :laugh: :laugh: |
引用:
我們精英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不是你能嘴的, 不過他嘴不過別人,就會開始說你見識太淺, 不配和他再談下去....... |
引用:
等等會把它處理家裡的事 協調公司的事情 想像成如果他在台積電上班 他會怎麼處理應對 這道理就像有人只在幼稚園當過園長 卻以為治理方式跟工研院或科技部一樣 :laugh: :laugh: :laugh: :laugh: |
怎麼兩個人一起偏激啊? 提供資訊有些人看了覺得有幫助, 有些人不在意, 無所謂的.
忌妒能知天干地理, 還是忌妒只能牛鬼蛇神 XD 心胸放寬一點, 信不信遲早會有分析師提到? (TSMC北美設廠的進度: 好就是正面上升力道, 挑戰就是下壓力道, 利多空?) 網友提到%數那個比喻我沒回, 因為說真的不曉得, 但看過輸血以及技術支援到抓狂的. 那種隱形成本最終有導致某一個時期的某產業在北美採取迂迴的策略, 也就是東西由日本給. 然後檢驗後算美國的~ 我之所以不怎麼提持有的股票, 因為跟主題有點矛盾, 有兩間的股票, 不是分析市場買入. 而是進去做了後, 買入, 一個賣出, 一個繼續放著... 不算(雖然標準可列入)投資股票市場. 當作科技業進去後持股, 或許可以說得通...? 當初開放西進的時候買的, 台灣公司股票, 一個看好, 一個原本看好, 理解後憂慮. (但至今如何我沒回頭去看放掉的那間的股票... 直覺告訴我會心酸, 因為當初買很便宜) ... 居然是Morris出來了 XD |
我用王力群的原則去回看《大盤加權指數、台積電、中信金、開發金、漢唐》,真得比較安穩,且能賺到錢。我想此方法適合操作績優的景氣循環股,如壽險金控或半導體業。
《操作個股還是要參考大盤相對位置點,以績優股、強勢股為主,搭配60日、200日均線操作。》 https://www.businesstoday.com.tw/ar...t/201505070027/ 引用: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7:45 A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