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七嘴八舌異言堂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2)
-   -   川普宣布 馬斯克將領導「政府效率部」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1210981)

Hermit Crab 2025-03-05 11:15 PM

快訊/美國最高法院裁定USAID暫停支付令無效...
裁決至少需要支付20億美金給已經完成工作的廠商。

Supreme Court upholds lower court order to force USAID to pay contractors

美最高法院裁定 川普政府必須支付USAID既有合約

川普政府停止外援遭最高法院駁回

Hermit Crab 2025-03-05 11:25 PM

今天看到另外兩則相關聯的笑新聞:
一是許多被馬投顧勒令回來辦公室上班的聯邦公務員發現自己的辦公設備不見了,
有些是發現整棟樓租約已經提前終止整個單位已經撤離卻未安排新的辦公場所或是未通知。
負責管理美國政府辦公場所的聯邦總務署GSA及馬投顧領導的DOGE還有受影響單位互踢皮球。

完全沒配套亂成一團! 美聯邦雇員被要求重返辦公室 卻發現沒辦公桌、Wi-Fi和電力

二是地產商川普發作,準備出售多處聯邦政府大樓。
不屬於政府核心業務 全國443棟聯邦建築物將出售

Earstorm-5 2025-03-06 02:13 AM

... 看來有些人不太理解, 或分不清短期VS長期.
馬鋼鐵人做的事情是"長期"有效益的!

=> 系統化, 資訊化, 精簡化.
以前這裡很多已經長期住北美的網友提過了.
他們系統彼此不相通, 效率又"極度"的差.
(只提公認且共通的問題, 有些私德類不提)

你只問今年省多少? 我問你眼光放遠長久省多少.
以及除了省以外, 這些事情是不是該做的?
(難怪台灣公務體制搞成這樣... 人民水準問題)

你沒遇過打電話去問文件進度, 結果上一通接的人跟你說的日期.
對比後來你還是沒收到消息後, 打過去跟催才發現"跨部門效率問題."
幾乎是同一個部門都能相差兩個禮拜才能更新資訊.

台灣都如此的話, 北美你可以放大很多倍, 甚至是以2個月來計算.
我沒有誇張.

在北美, 你的球鞋到貨通知誤差可能只有半天.
你的公文流程通知, 誤差可以超過好幾個月.
完全沒有開玩笑!

LDSKINGII 2025-03-09 03:17 AM

內閤擂台!馬斯克力槓盧比歐,川普全程吃瓜
https://youtu.be/rxyx9MFb6k8

其實参加擂台的不只盧比歐,還有運輸部長Sean Duffy

他和Musk也在Musk和Rubio面前就FAA系統發生衝突

Duffy 說Musk 試圖解僱航管員 :laugh:

https://x.com/maggienyt/status/1898058755729768692

LDSKINGII 2025-03-09 03:18 AM

CIA特工擔心失去掩護
https://www.nytimes.com/2025/03/06/...s-closures.html

美國官員表示,國務院高級官員已擬定計劃,準備在今年夏天前關閉十多個海外領事館,並正在考慮關閉更多外交機構。此舉可能會削弱美國政府建立夥伴關係和蒐集情報的能力。

此外,國務院還計劃裁減許多當地僱員,這些僱員在美國數百個外交機構中佔據三分之二的勞動力,在許多國家,他們是美國外交官了解當地環境的重要基礎。

這一縮減行動是川普總統削減聯邦政府規模和推行「美國優先」外交政策的一部分。該政策使美國放棄或削弱過去影響全球事務的重要手段,包括民主推廣、人權倡導及援助工作。

此舉正值中國——美國的主要競爭對手——在全球外交機構數量上超越美國之際。中國在世界各國,特別是亞洲和非洲,建立了強大的外交關係,並在國際組織中發揮更大影響力。

若大規模關閉外交機構,尤其是整個大使館,將嚴重影響美國聯邦政府的運作,並可能危及美國國家安全。

大使館內駐有來自軍方、情報機構、執法部門、衛生、商務、貿易、財政等機構的官員,他們負責監測駐在國的動態,並與當地官員合作應對各種挑戰,包括恐怖主義、傳染病和貨幣崩潰等問題。

skap0091 2025-03-09 03:24 AM

引用:
作者LDSKINGII
內閤擂台!馬斯克力槓盧比歐,川普全程吃瓜

馬斯克當面大吵盧比歐!諷「只會上電視」 川普回應了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08001191-260408

這就好比手下幾位軍師在那邊爭論誰的方式比較好

上面老大出面協調緩和,但該怎麼做還是怎麼做

不過手段會調整的更好

cys070 2025-03-09 06:47 AM

馬胖看會不會落得跟當初在paypal一樣下場
目前就很像,除了被砍的賭爛,共事的也看他不爽

pc 2025-03-09 08:12 AM

引用:
作者skap0091
馬斯克當面大吵盧比歐!諷「只會上電視」 川普回應了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08001191-260408

這就好比手下幾位軍師在那邊爭論誰的方式比較好

上面老大出面協調緩和,但該怎麼做還是怎麼做

不過手段會調整的更好

最近這類報導看多了,都看得出來是主流媒體配合要挑撥這個新團隊之間的關係,因為加料加得太過火了。 :unbelief: :unbelief: :unbelief:

LDSKINGII 2025-03-09 08:30 AM

三普就這一任,牠的個性不是不鳥主流媒體怎麼報?牠還會唬爛主流媒體新聞是假新聞,挑撥?

對三普團隊這麼沒信心? 就造謠回去啊,那不是你最擅長的? :D

不提這個,前兩天紐時有個報導,三普和團隊被抹紅了嗎? :laugh:

Many Chinese See a Cultural Revolution in America
https://www.nytimes.com/2025/03/06/...revolution.html

許多中國人認為美國正在經歷一場文化大革命
中國民眾對美國這個長期以來的民主典範似乎正在走向熟悉的威權轉變感到震驚。

隨著美國在川普政府引發的動盪中掙扎,許多中國人發現,他們能夠理解許多美國人正在經歷的事情。

他們表示,這種感覺有些類似於「十年動亂」的文化大革命

馬斯克派遣的年輕助手前往拆解美國政府,讓一些中國人想起了毛澤東在文革高峰時期動員來摧毀官僚體系的紅衛兵
:D

當聽到川普總統暗示可能尋求第三個任期時,他們開玩笑說,中國領導人習近平一定在說:「這我懂」——他在2022年通過修改憲法成功獲得了第三個任期。 :laugh:

美國曾幫助中國現代化並擴展經濟,希望中國能變得更像美國——更民主、更開放。然而,對一些中國人而言,如今的美國卻越來越像中國。

「來自一個威權國家,我們知道獨裁不只是一種制度——它的本質是對權力的追求。」記者王劍在一篇批評川普的 X(推特)貼文中寫道。「我們也知道,文化大革命的核心是為了拆解制度,以擴大掌控。」

對於這些追求民主價值、卻又不得不與威權體制抗衡的中國人來說,他們曾視為榜樣的國家,如今卻在自我瓦解。他們在訪談、文章和社交媒體評論中表達自己的憂慮,這些反應從失望和憤怒到冷嘲熱諷,情緒各異。

「民主燈塔,1776-2025。」一位網友在美國駐華大使館的官方微博帳號下評論道。


AirStorms 2025-03-09 09:29 AM

引用:
作者Earstorm-5
... 看來有些人不太理解, 或分不清短期VS長期.
馬鋼鐵人做的事情是"長期"有效益的!

=> 系統化, 資訊化, 精簡化.
以前這裡很多已經長期住北美的網友提過了.
他們系統彼此不相通, 效率又"極度"的差.
(只提公認且共通的問題, 有些私德類不提)

你只問今年省多少? 我問你眼光放遠長久省多少.
以及除了省以外, 這些事情是不是該做的?
(難怪台灣公務體制搞成這樣... 人民水準問題)

你沒遇過打電話去問文件進度, 結果上一通接的人跟你說的日期.
對比後來你還是沒收到消息後, 打過去跟催才發現"跨部門效率問題."
幾乎是同一個部門都能相差兩個禮拜才能更新資訊.

台灣都如此的話, 北美你可以放大很多倍, 甚至是以2個月來計算.
我沒有誇張.

在北美, 你的球鞋到貨通知誤差可能只有半天.
你的公文流程通知, 誤差可以超過好幾個月.
完全沒有開玩笑!



是你不理解川普
用你的小腦袋無法理解為什麼
冗員的問題上綱到組織架構的問題。

簡單比喻一個系統的bug 修改花1分鐘
但後續要上版的驗證,與流程花費2個月
都不算意外。

馬斯克干的是重捋流程,這不是一個輕鬆簡單的工作
要全面性的實施,根本天方夜譚

跨國大企業找國際企業管理顧問公司
有一招就是馬斯克現在干的

請事業員工撰寫每週工作內容,分職務高低
低職等寫到小時 高職等寫月或季目標

在評估相互驗證內容提出流程組織的意見報告書給董事會參考
注意是參考不是指揮
報告書第一頁通常都會寫的disclaim


馬斯克等於身兼裁判與教練
評估那個組織好不好,以及制定組織評比結果執行

中國有句話

治大國如烹小鮮

馬斯克這把火 太烈了
廚師手腳慢了一點 就會出事

馬斯克可以先甩鍋回家的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8:35 A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