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七嘴八舌異言堂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2)
-   -   備轉率剩2%全台險限電 台電內部曝:本週恐怕很難過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1194771)

Hermit Crab 2023-06-18 08:50 AM

引用:
作者Earstorm-5
你去問台GG, 我現在真的是只開風扇~
:laugh: :laugh: :laugh:

沒有超過34~35, 我幾乎都是開風扇+沖澡(室溫水).


按照臺灣的濕度,超過30度不開我就受不了。 :flash: :jolin:

typh 2023-06-24 10:01 PM

今天連假第三日,中午見電壓是110V,剛剛22點看是112V……
星期六的電壓也可以這麼低,引起了我的注意。

去年之前,印象中幾乎沒有低過 115V。觀察未來會不會變成常態?
這對傳統電器會有效果,但對於電子電源而言因為內部會自動調整,所
以會在供電線上會產生更大的電流,電壓低的時候會變得更熱。

LDSKINGII 2023-06-24 10:31 PM

引用:
作者typh
今天連假第三日,中午見電壓是110V,剛剛22點看是112V……
星期六的電壓也可以這麼低,引起了我的注意。

去年之前,印象中幾乎沒有低過 115V。觀察未來會不會變成常態?
這對傳統電器會有效果,但對於電子電源而言因為內部會自動調整,所
以會在供電線上會產生更大的電流,電壓低的時候會變得更熱。
台灣電壓不是110V?

GETTA 2023-06-27 10:21 AM

引用:
作者LDSKINGII
台灣電壓不是110V?


電網末端的電壓會衰減所以離變電箱越近電壓越高, 要確保末端有110的話源頭超過115都是正常現象

SUNGF 2023-06-27 02:21 PM

https://apan1121.github.io/powerInfoV2/#/unit

金門塔山發電廠

20230626 18:00

發電量 1% 1MW

一定是台電改完網頁

即時資訊送不進 伺服器

馬祖也是 1MW






:laugh: :laugh: :laugh: :laugh:

erdatsai 2023-06-27 02:53 PM

引用:
作者GETTA
電網末端的電壓會衰減所以離變電箱越近電壓越高, 要確保末端有110的話源頭超過115都是正常現象

正解
現在住處地下室就有台電變電設施,電壓深夜量出來是115V和230V,白天是112V和235V

以前租屋處位於線路末端,電壓頂天就110V
自從那次停電後電壓就常態在109~103V間飄移
有時還會低到觸發UPS的升壓機制 :stupefy:

LDSKINGII 2023-06-27 09:48 PM

別再當中共同路人唱衰台灣了
 
遠離限電日常,關鍵在今夏
https://www.cw.com.tw/article/5126338

【編者的話】2025年台灣最後一台核反應爐將除役,但核電缺口要補齊,恐怕不樂觀。連全球風電龍頭沃旭都對台灣產生抱怨,加上疫情拖延綠電建設工程,蔡政府任期尾聲,考驗其能否調整「非核家園」政策。

總統蔡英文8年執政已進尾聲,期間規模最大、影響最深遠、也最多爭議的政策——2025非核家園,即將受到嚴苛考驗。台灣最後一台核能反應爐除役時,太陽光電、燃氣、離岸風電能否銜接上核電缺口?

剛出爐的經濟部最新電力供需預測顯示,2025年夏天夜間備轉容量率仍有11.6%的餘裕。但中央大學管理講座教授梁啟源認為,政府低估用電需求成長、高估電廠開發進度。他推算,同時間的夜間備轉容量率恐僅剩0.4%,這是隨時準備限電的「黑燈」。

2025大停電,已是迫切危機。主編劉光瑩因此建議,將核二、三廠延後除役,以度過青黃不接的能源轉型陣痛期。

而且,由於延役仍需檢查、維修的前置作業,因此最遲今年夏天就得啟動延役規劃。

蔡總統是否願意在任期尾聲,調整重要政治承諾,充分考驗其政治智慧與責任感。

此外,一隻令人措手不及的黑天鵝——烏俄戰爭,也對台灣能源轉型的前景,產生意外衝擊。

歐洲各國為擺脫依賴俄羅斯天然氣,掀起離岸風電投資潮。

資深撰述盧沛樺發現,這讓此前在台灣大舉投資的歐系開發商,開始高喊「不如歸去。」

全球風電龍頭沃旭,便缺席第三階段風場開發競標,該公司抱怨,收購電價偏低、國產化要求提高等限制,讓外商在台灣開發風場「不具財務可行性。」

三階風場是台灣能否進入「大風電時代」的關鍵,規劃從2026到2035年的10年間,在中部外海新增1500萬瓩,可佔到台灣近四成尖峰用電的龐大風力機組。一旦進度延宕,也進一步增加核電延役的必要性。

台灣的能源轉型,為何陷入窘境?有其非戰之罪。3年新冠大疫帶來的缺工、缺料,讓多數重大工程進度嚴重落後、成本高漲。配合政策急趕工的風電、光電、燃氣電廠,自然成了苦主。

LDSKINGII 2023-06-27 09:55 PM

文生大叔讚喔,拒當中共同路人,祈禱台灣景氣不要這麼好的表忠方式確實比停電缺電還要令人印象深刻 :laugh:

2025斷電危機》「非核」後救援投手開天窗,限電黑燈恐變成日常
https://www.cw.com.tw/article/5126339

2025年核電歸零在即,但燃氣開天窗、「風光」不夠力。關鍵數據揭電力窘境:兩年後台灣恐怕上演大停電!能源轉型遍地開花變遍地烽火,衝擊全國製造業25兆產值的能源選擇題,與其提心吊膽走鋼索,也許是時候重新討論核電停機時程。

「選址不當!要求撤案!」5月19日,口號呼聲迴盪在台南市議會大廳。數十位男女老幼,頭綁黃布條、手舉標語,表達反對九崴南科天然氣電廠開發案。

該電廠預計在3年後供電,將以一條9公里長的地下電源線,直供南科超高壓變電所,被視為台積電進入3奈米製程,用電大增的「護駕」方案之一。

「我們贊成發電廠,但是不該離社區這麼近,」台史博社區自救會會長朱俊榮告訴《天下》,「這是趕鴨子上架的能源政策。」

他們都是環保抗爭的新手,來自緊鄰電廠預定地,一片巴洛克建築風格的嶄新社區,這裡距南科車程約10分鐘,因此吸引不少台積電、奇美、群創工程師入住。

電力窘境》「非核」後供電走鋼索
台積:政府說不缺電,只能相信

「政府一邊說不缺電,一邊到處蓋火力電廠,這說不通啊!」38歲的張純慧,是2個孩子的媽,她的另一半是台積電工程師。

當她聽到離家2公里外要蓋火力電廠,覺得不可思議。台南空氣品質已不佳,她擔心,天然氣電廠將加重空污,儘管天然氣廠污染遠低於傳統的燃煤發電,沒有硫氧化物,九崴也在環評書承諾未來年平均排放氮氧化物僅4ppm,與台電目前最先進機組相仿,還是無法讓居民安心。

居民的抗議果然奏效。台南市跨黨派議員當日都承諾,要反對電廠到底。台南市長黃偉哲更表示,「和市民站在一起,如九崴申請建照會拒審退件。」

這座燃氣電廠第一期預計開發60萬瓩,佔全台尖峰負載不過1.5%,似乎不多。但在未來幾年,台灣電力供給陷入青黃不接的窘境時,它卻會成為關鍵少數。

因為2025年後,根據非核家園政策,去年佔用電9%的核電將全數除役,此後供電如走鋼索,1%都不能少,讓產業界憂心忡忡。

和碩董事長童子賢,近來屢次呼籲重新思考能源配比,重啟核電。連向來支持政府電力政策的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在股東會上被問到缺電議題,也無奈地說,「台灣政府認為電是夠的,我們也只能相信。」

為補足核電缺口與搭配再生能源,台灣已進入大燃氣時代。

未來4年內,台電預計上線7部天然氣發電機組,新增裝置容量近900萬瓩。以興建中與計劃中的燃氣裝置容量計算,台灣是全球第二大,僅次於越南。

桃園大潭電廠9部機組完成後,總裝置容量將高達750萬瓩,是全球第二大燃氣電廠,僅次於杜拜的傑貝阿里。

2年以後,台灣每用2度電,就會有1度來自天然氣。

然而,電廠開發如同接力賽,若前手掉棒,該怎麼跑下去?

電源開發進度青黃不接,廢核日逼近,但天然氣電廠、接收站、風電、光電進度都落後,或許得適時調整核電停機時程,以備救急。

斷電危機》救援投手開天窗
2年後,限電黑燈恐變成日常

最糟供電狀況,根據中央大學管理講座教授梁啟源估算,到2025年,夏天夜間備轉容量率恐僅剩0.4%,是隨時準備限電的「黑燈」。

「這是不可接受的低,」梁啟源擔心,屆時恐怕重演2021年的513、517大停電,工廠被迫停工,當太陽下山後,市區一片漆黑,冷氣開不了的窘境。

然而,本報導出刊前一週,經濟部公布最新電力供需預測,指出即便全面廢核,2025年備轉容量率仍達11.6%,這與梁啟源的預估,有高達400多萬瓩的差距。

他解釋,主因經濟部版的預測,有兩大弱點:一是高估開發進度,二是低估需求成長。

攤開台電電力供給規劃,2025年該補位的「救援投手」即將開天窗,兩大燃氣廠的缺口合計191萬瓩。

按規劃,核三的二號機在該年5月17日得停止運轉,讓台灣正式進入「非核時代」,台電規劃4月新增台中火力發電廠130萬瓩燃氣機組,恐怕面臨「有廠無氣」,因台中第五天然氣接收站還卡在環評。

至於民營燃氣廠中佳電力的61萬瓩,報告稱6月接上,但中佳日前已表示,最快2025年底才能上線。

此外,綠電進度也不如預期。風力發電因新冠疫情與通膨缺工,2022年執行進度僅24%。因國際局勢變化,離岸風電未來遭遇的逆風恐怕更大。

太陽光電則因台灣地小人稠,土地取得不易,去年執行率僅57%,更走進深水區。

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去年光電政策建言書,分析2030年各國預計達到的光電目標與所需土地面積發現,台灣的土地負荷程度,遠高於日本、韓國與美國。

國發會規劃,台灣2030年要光電裝置容量3000萬瓩,所需土地佔國土面積超過0.8%。以同年度目標計,台灣光電板設置密度會是日本與韓國的2倍以上。

根據梁啟源計算,2025年夜間尖峰用電比經濟部預估數字高出236萬瓩。因為去年7月22日尖峰負載實際值達4075萬瓩,他以此新數字為計算基礎,修正2025年尖峰負載為4129萬瓩。

2025年的供給缺口,如今很清楚。經濟部規劃的夜間淨尖峰能力(編按:指最大供電能力)4540萬瓩,得扣掉開天窗的燃氣191萬瓩,僅4350萬瓩。

相除之下,2025年的備用容量率僅剩5.4%,夏天夜間備轉容量率僅剩0.4%、16萬瓩,進入限電準備的「黑燈」。

經濟部次長,同時也是台電代理董事長的曾文生,則認為這個預測過於悲觀。

政府回應》不需杞人憂天
曾文生:景氣回落,就沒缺電風險

「去年夏天用電狀況很特別,偏離正常軸線,」曾文生拿出最新電力供需報告指出,去年7月尖峰負載比預測高了近百萬瓩,原因包括工業生產暢旺,以及烏俄戰爭造成煤價高漲,讓汽電共生業者不發電,改用台電的電,一減一增,用電比預期多40萬瓩。

但他說今年用電需求已回到原本軸線。上半年用電比去年同期少2%,原因包括景氣不佳,以及台電實施時間電價,挪移用電尖峰。

簡而言之,曾文生不認同梁啟源的需求預測,並且相信景氣回落將抑制用電,不需杞人憂天。


經濟部6月公布的電力供需報告,就體現了這樣的樂觀。報告將未來2年的尖峰用電年成長率,從去年預估的2.3%與3.5%,下修到僅1%與2%。

我們恐怕得祈禱台灣經濟表現不佳,或台積電先進製程晶片少賣一點,以免缺電風險升高。


那2025年夏天的191萬瓩缺口,又能怎麼補?

「台電手上可調度的量其實更多,」曾文生說這在可接受範圍,因為台電近年祭出需量競價跟民間買電,減少約3%用電需求。

台電手上還有牌。就是在用電吃緊時,動員高層打電話拜託鋼鐵、石化用電大戶暫停生產,少用電。這就是所謂的「需量競價」。

以往被認為在緬甸等開發中國家才會發生的「輪流停電」,在台灣恐怕愈來愈容易出現。

當燃氣扮演發電要角,要在台南新建電廠的九崴電力,與基隆的第四天然氣接收站,都面臨地方政府抗拒,陷入僵局。

LDSKINGII 2023-06-27 10:01 PM

佔台灣11%供電量 核二三若延役救缺電,十年可省超過一兆
https://www.cw.com.tw/article/5126341

當電力供應吃緊,孤島電網台灣手上的牌並不多。目前成本最低、可行性最高的解方,就是讓核二、核三再延役幾年。但究竟核電機組如果要延役,需要做哪些準備?有安全顧慮嗎?

2025年非核家園的日子,已近在眼前。但在零碳與缺電雙重壓力夾擊下,如今這目標似乎有鬆動的可能。

5月底,民進黨主席暨總統參選人、副總統賴清德在公開活動上答覆有關能源的提問時,首次鬆口表示,相關單位已在規劃,如何把已停機的核能機組,維持緊急使用。

也就是說,未來幾年,台灣電力供給一旦出現青黃不接,合計約佔台灣11%供電量的核二、核三廠,還可能上陣救援。

「非核家園理想沒有改變,也會持續推動綠能發展,至於極端緊急情況,必須預先設想可能解決方案,」幾天後,賴清德出席台灣氣候學院揭牌儀式時,又說了一次。「不過這仍需要跟社會進行溝通對話,」他強調。

當缺電風險愈來愈高,核電的延役,已成為所有總統候選人不能不面對的議題。

賴清德此言一出後,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隨即表示,「從未反對核電。」民眾黨總統參選人柯文哲也說,台灣不能只要台積電、不要核電,要在現實和理想之間取得平衡。

核電救急,得先修改法規

談支持延役很容易,但究竟核電機組如果要延役,需要做哪些準備?又會花多少成本?

很現實地說,如果台灣要延長核電廠運轉執照,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得先修改內部法規。

依照原能會現行「核子反應器設施運轉執照申請審核辦法」規定,核電機組延役申請至少要在運轉執照到期的5年前送件。以核三為例,2025年執照到期,意即2020年就得送延役計劃,已來不及。

然而,美國近期例子說明了,規矩是人訂出來的,要改隨時可改。

美國加州魔鬼谷核電廠,是加州最後一座運轉中核電廠,提供加州9%電力,電力公司PG&E讓電廠在2025年除役的計劃,早在2018年就通過審核。

加州近年大力發展再生能源,2021年綠電佔比超過3分之1,目標是在2030年達到6成。但近來頻傳的熱浪、野火,讓加州電力系統大亂、頻傳停電,政府甚至拜託民眾少用電。

捉襟見肘之下,加州州長紐森(Gavin Newsom)去年9月提案讓魔鬼谷核電廠延役,希望核電廠延長運轉5年到2030年。

過往,美國核電廠延役計劃的審查跟核准,至少需要2年。

但今年3月,美國核能管理委員會(NRC)卻核准提案,讓兩座機組可在執照到期後繼續運轉,同時要求電力公司今年底前提出20年延役規劃,等於讓審查與運轉同時進行。

「極端氣候對加州電網造成極大衝擊,」紐森日前表示,「為了在加速清潔能源發展與達到氣候目標的同時,保持供電穩定,魔鬼谷核電廠保持運轉是重要決定。」

除加州外,英國電力營運商EDF也宣布,兩座核電機組運轉年限,將由原訂的2024年延長2年到至少2026年,供應英國5%電力。

可見各國面對電力短缺,針對核電廠延役賦予彈性,已經是普遍的做法。

然而,讓已經營運3、40年的核電廠延後除役,難道不會有安全的顧慮嗎?

台灣核電可用度,勝過日韓法

一位電力業總經理表示,福島核災後,核二與核三做了一輪安全改善措施,「能做的都做了。」包括斷然處置、重力式緊急注水。一個好例子是核三新裝被動式氫氣再結合器,以避免福島因失去冷卻水而氫爆的狀況。(延伸閱讀:福島核災12年 日本為何延役核電,還要蓋新核電廠?)

根據國際原子能總署2020∼22年全球核電機組可用度評比,台灣名列第12,在前3分之1,優於日本、韓國與法國。

至於已停機4年的核一廠,是較舊的第一代沸水式反應爐,與福島第一電廠同型,安全性較低,已進入除役階段。

嚴格說來,延役準備工作,其實電廠平時就在做。

泰興工程顧問公司副總經理陳條宗去年剛退休,他長年負責核電廠相關業務。泰興是美國貝泰(Bechtel)工程集團子公司,客戶包括台電、中油、台塑等。

陳條宗指出,電廠延役工作的基本精神,是「針對老化管理做出承諾」,相當於全身健檢。

許多人每年會做基本健檢、10年做完整健檢。核電廠延役前的準備工作,就相當於完整健檢,看要延役5或10年,有哪些維修工作得做。例如管線如果變薄就要修補,猶如體檢發現腎不好,要提改善計劃,或最糟狀況可能得換腎。

但這並非意味著得長時間停機做檢查。因為核電機組每年都會大修,正如小型健檢,延役所需檢查,8成每年都已在做。

「核電延役就猶如舊車進廠檢查,」陳條宗以開車來比喻。他說,假如舊車想再開10年,車廠可能建議需換一些零件,「但像我已退休且超過70歲,再開車也不會超過5年,我就決定繼續開舊車,也是一種延役的決定。」

今夏準備,明年7月才來得及

一位資深電力業者指出,隸屬於原能會的核能研究所,其實已同時做好核電機組的除役與延役計劃,但在2016年非核家園成為政策後,原能會只針對除役計劃進行審查。

延役前的準備,就是把健檢結果彙整,分析機組老化趨勢,判斷哪些零件該修該換,以及如何管理機組健康。

這位電力業界人士評估,根據核研所過去經驗,做兩座電廠延役計劃的花費,約在10億元之譜。

至於更換與修補設備的改善工作,並不算在延役成本,而是運維成本。就如同健檢後若要動手術,不能算在健檢帳單上。

這位業界人士指出,若要做延役計劃,資料彙整估計需要6至9個月。意思是,如果今夏開始做延役規劃,有機會在明年7月核三廠一號機執照到期前完成。

假設核二、核三延役10年,可省下多少發電成本?

另一位電力業界人士估算,今年1到4月,台電火力發電成本平均每度約4元,核電每度1.65元。因此10年下來,核二與核三、共4座機組的總發電量約3000億度,跟火力發電相比,可省下7000億台幣;若再把碳稅計入,以核二、三延役10年替代火力發電,可省下超過1兆元。


如今眼前僵局在於,台電核二廠核廢料乾儲存場址,迄今還拿不到新北市政府施工許可,用過燃料無法取出,持續運轉有困難。

核三廠則較為單純。上述資深電力業界人士指出,目前核三廠的用過燃料池還有空間,可再跑3個週期,也就是約5年後,才會面臨滿池問題。

曾文生:延役急不得

針對核電機組延役,經濟部次長、同時身為台電代理董事長的曾文生則不表樂觀。

「現在光是推動建天然氣電廠都困難,如果核電真的要延役,很難說會比較快,」曾文生認為,如果真的要推核電延役,得透過公投才有辦法決定。

至於加州魔鬼谷的延役案例,曾文生則認為無法相提並論,因為台灣屬環太平洋地震帶,人口也更稠密,台美地理條件不同。

曾文生指出,假若真的要延役核電機組,必須盤查所有風險因素,包括地質條件、地震危害等,嚴謹評估後再做地方溝通,以取得社會共識。

「可能不會很順利,速度也快不起來,」他補充。

能源轉型是全球共識。但當氣候變遷、烏俄戰爭、新冠疫情等風險因素集結,讓各國能源政策不得不走三步、退兩步。

台灣的不利因素更多:電力需求因台商回台投資、晶片需求爆發而超乎預期,又是孤島電網。

當電力供應吃緊,台灣手上的牌不多。廢核政策若要暫時轉彎,一定是痛苦的,但也許是必要的。

LDSKINGII 2023-06-27 10:04 PM

福島核災12年 日本為何延役核電,還要蓋新核電廠?
福島事故後,日本一度關閉所有核電廠檢修,但如今已重啟了10部機組。日本為何決定延役核電,目標讓核電佔比從目前的不到5%,在2030年提高到20~22%?

https://www.cw.com.tw/article/5126362

(接續前文:佔台灣11%供電量 核二三若延役救缺電,十年可省超過一兆)

2011年東北大地震前,日本原有54部運轉中核電機組,核電佔比達25%。日本震後一度關閉所有核電廠檢修,但如今已重啟了10部機組。

對於已運轉屆齡40年的核電機組,日本也保留彈性,讓機組繼續服役。一個例子是關西電力的美濱三號機在2021年重啟,成為福島核災後,日本首座重啟超過40年的核電機組,如今已進入第46年。

今年3月,日本政府更進一步通過修法,允許再延長核電廠運轉年限,在安全前提下,核電廠可運作超過60年。

為何在經歷福島事故後,日本還要重啟、延役核電,目標讓核電佔比從目前的不到5%,在2030年提高到20~22%(福島事故前是25%)?

三大原因:穩定、成本、減碳

九州電力會長瓜生道明,6月初在台北的論壇演講上強調,日本能源戰略基於S+3E方針,在安全(Safety)前提,確保能源穩定(Energy Security),提升經濟效率性(Economic Efficiency),即低成本;同時提高環保要求(Environment),意即減碳。

穩定為何重要?因為跟台灣一樣,日本也是孤島電網。

瓜生道明認為,建立對國際環境變化等外部因素具有抵抗力的能源供給結構,避免過度依賴化石能源,是極為重要的。

再來談到成本。

東京工業大學教授奈良林直受訪指出,最關鍵因素是能源價格波動。2021年全年,歐洲天然氣價格翻了8倍,烏俄戰爭爆發後更雪上加霜。為反映能源成本高漲,日本7家電力公司6月調漲電價,漲幅高達14~42%。

「應在確保安全前提下,避免受制於國際燃料價格波動,」瓜生道明說。

此外,減碳壓力也是因素。日本前總理菅義偉於2020年10月宣布2050年達成碳中和的願景後,隔年日本政府將此目標入法。

缺電危機是最後一根稻草。

2022年6月,日本東京電力備轉容量率跌破5%,日本經產省發布史上首次「電力供需緊迫注意報」,呼籲民眾節制使用冷氣、關閉不必要照明。

在用電增加、火力發電卻得退場下,獨立電網的日本,選擇不多。

這讓日本民意出現翻轉。去年8月,《讀賣新聞》與早稻田大學進行的民調顯示,有58%民眾贊成重啟符合標準的核電廠、39%反對。2017年後,《讀賣新聞》進行了5次民調,這是第一次贊成者多於反對者。

「在安全前提下,最大化運用核電,有助於日本強化能源自主以及脫碳目標,」瓜生道明強調。

如何說服民眾?瓜生道明說,除了持續改進安全外,必須與居民對話,建立信任關係,才能取得「社會執照」,被大眾接受。

「各國情況不同,但在沒有與他國電網相連、資源匱乏的日本,為同時實現S+3E和淨零排放,除了發展再生能源,在安全前提下利用核電,也很重要,」他強調。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8:38 P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